【粤黔协作·莞爱铜行】梵净山连珠江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粤黔协作·莞爱铜行】梵净山连珠江水

——莞铜协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0-23 12:08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投稿:trwz001@126.com  

北倚梵净山的灵秀,南连珠江口的潮涌,贵州铜仁与广东东莞,一个在黔东腹地孕育生态瑰宝,一个在岭南热土领跑经济浪潮。

2021年以来,两地以政策为纽带、以民生为根本,不断深化“四+”合作模式,深入开展“四项行动”、三个专项工作,以兴产业、增就业、促消费为抓手,高质量推进产业、消费、劳务、人才交流等重点领域协作,将地理上的“遥远距离”转化为发展中的“携手深度”,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武陵山区与珠三角平原之间徐徐铺展。

梵净山连珠江水,千里协作一心牵。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缘分,在东西部协作的国家战略指引下愈发深厚。

高位推动共筑协作“压舱石”

铜仁,素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美誉,这里山川壮丽,梵净山巍峨耸立,锦江蜿蜒流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瑰宝。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实力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自2021年以来,铜仁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东西部协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与东莞携手共进,开启了东西部协作的新征程。

坚持高位推动,是莞铜协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铜仁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作工作的统筹协调,两地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开展交流互访,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合作事项。2021年以来,两地各级领导干部交流频繁,累计达7935人次,为协作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微信图片_2025-10-23_120753_154

2025年,铜仁市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周密研究部署东西部协作工作。一年来,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联席会议及其他推进会4次,对协作工作进行全面谋划和精心部署。莞铜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密切交流,两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结对区县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均已完成调研互访对接任务,先后开展考察对接670人次。

3月31日,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在东莞隆重召开,两地市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双方共同谋划推进新阶段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工作,为两地协作指明了方向。6月18日,东莞市党政代表团赴铜仁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双方召开座谈会,共商协作重大事项,推动莞铜协作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今年以来,东莞和铜仁持续深化人才交流和社会帮扶,落实“前后双方协作+帮受双方互动”机制,东莞市25名党政干部、331名专业技术人才来铜挂职帮扶,铜仁39名党政干部、405名专业技术人才赴东莞挂职锻炼和进修学习,利用东莞市培训资源,开展干部人才培训381期34562人次。

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铜仁市直相关部门围绕“四项行动”“三个专项工作”,召开工作座谈会10次,协同起草《铜仁市2025年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确保协作工作有序推进。

在东莞市32个镇街和4个园区结对帮扶铜仁市10个区(县)的基础上,两地还大力拓展“组团式”帮扶内涵,东莞市59所学校、38家医院、292个村(企业、社会组织)结对帮扶铜仁市59所学校、34家医院、319个村(社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格局,为铜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产业发展打造经济“新磁场”

产业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铜仁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铜仁市以共建园区为载体,深化“四+”合作模式,抓实招商引资,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磁场”。

自2021年以来,铜仁市先后引进广东凯金、嘉尚、乐嘉等企业客商210家,实际到位投资额144.31亿元,并聚焦打造产业集群,投入大量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投入2800万元支持大龙新型功能材料产业,1635万元支持思南红薯产业,6000.8万元支持松桃玩具产业。这些企业的引进和资金支持,为我市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25-10-23_120756_778

在大龙开发区,各处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嘉尚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顺利投产,为方能源年产10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工建设,年产20GWh电芯项目成功签约……

2025年,铜仁市的产业协作进一步深化,在大龙开发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粤黔协作试点,新引进广东优强企业3家。2022年—2024年,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连续三年超200亿元,2025年更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思南红薯产业也在东西部协作的推动下蓬勃发展,红薯产业基地集聚了加工生产、智能包装、物流销售等环节的企业8家,构建起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

“我们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红薯的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红薯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诚说道。如今,思南“陈薯”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成为思南人民引之为傲的品牌特产,预计2025年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

在铜仁,玩具产业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松桃产业园区招引了设计、模具、彩印、包装等企业6家,打造了“研发—制造—包装”闭环产业链,形成了“园区总部+分厂+微工厂”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玩具产业综合产值超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累计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及农村劳动力就业1.3万余人,促进群众增收3.95亿元。

铜仁抹茶更是成为“梵净山珍”的闪亮名片,我市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5690万元及各类配套资金,大力发展抹茶产业,在江口建成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2座、亚洲最大抹茶精制综合车间2座、碾茶生产线45条,形成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链条,抹茶产量达到1150吨,实现抹茶产值3亿元,辐射带动11万名茶农增收。同时,我市探索“小规模、大群体”的肉牛发展模式,培育了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8家,建成肉牛屠宰场4家,肉加工企业22家,肉牛存栏量达68.41万头,年肉牛出栏量达16.19万头。

铜仁还以打造百亿级“梵净蛋谷”为目标,推动松桃省级蛋鸡产业示范园等16个规模蛋鸡产业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规模化商品蛋鸡场共有98个,培育蛋鸡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9个、市级龙头企业10个,注册“蛋贵人”“梵净山鸡蛋”等品牌,让“铜仁产”成为大湾区餐桌上的“放心品”。

医疗教育注入发展“新活力”

医疗和教育是民生之基,也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领域。东莞与铜仁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协作,为铜仁市的医疗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铜仁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让铜仁孩子接受到先进教育理念……。”这是莞铜协作在民生领域的郑重承诺。两地以“人才互派、技术共建、资源共享”为抓手,推动医疗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医疗帮扶打破了“地域壁垒”,让优质资源“沉”到基层。东莞市38家医院与铜仁34家医院结对后,累计选派124名专家来铜帮扶,其中13人挂任医院副院长,他们带着技术扎根科室,开展手术带教1557台,门急诊接诊231.8万余人次,会诊疑难病例1174例。

微信图片_2025-10-23_120759_920

授人以渔。在东莞专家指导下,铜仁医院新增新技术166项、新项目45项,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4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0个,198名铜仁医护人员赴东莞进修学习,回来后成为本地医疗队伍的“骨干力量”,“师带徒”培养的300名医护人员,正让优质医疗服务在铜仁持续“生根发芽”。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松桃自治县中医医院的骨伤科,一个个科室从“基础薄弱”变为“特色突出”。

在教育帮扶方面,今年东莞59所学校与铜仁59所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助力铜仁建成16所示范学校。今年来,东莞与铜仁互派教育人才267人,铜仁选派139人赴东莞跟岗学习,东莞选派128名教育人才赴铜仁开展支教帮扶,其中56人挂任(副)校(园)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升我市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

“能者上、庸者下,这六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需要巨大勇气。”结束挂职的沿河民族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庾用剑感慨道。三年来,12名教师被分流调整,队伍活力大幅提升,这项改革后来被铜仁市教育局公开表扬,成为区域教改的样本。

微信图片_2025-10-23_120803_347

截至目前,东莞教育专家在铜共开展培训140期,培训中小学教师13541人次,完成5期“东莞名师名校长铜仁行”送教活动,共有72名东莞名师名校长来铜送教,惠及中小学教师2788人。同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4所帮扶学校在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教师能力、学校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全市共争取东莞社会各界帮扶款物4691.67万元,为铜仁的教育医疗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消费劳务架起对接“连心桥”

消费帮扶和劳务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我市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直以来,铜仁紧盯广东市场需求,在提产量、强质量、增销量上下功夫,多渠道推动“黔货出山”,同时持续健全就业帮扶机制,织密稳岗增收“保障网”。

在消费帮扶方面,铜仁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1个,认定东西部消费协作生态食品饮品药品重点供应链企业14家,搭建销售渠道33条,打造了梵净抹茶、思南黄牛等一批优势单品。

微信图片_2025-10-23_120806_705

2025年,铜仁的消费帮扶更是亮点纷呈。9月28日,2025年铜仁市“莞铜协作・黔货出山”农特产品(东莞)展示展销活动在东莞海德广场隆重启幕,活动通过产品展销、专场推介、贸易签约等形式,全面展示了铜仁生态农特产品与文旅资源,搭建了产销对接桥梁。现场分三轮共八组企业上台签约,涉及茶叶、薯粉、农业科技、饮用水、茶油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超1亿元。

铜仁还引导企业入驻“贵粤荟・东莞馆”开展黔货出山推介活动,全市入驻“贵粤荟・东莞馆”企业47家,产品唯一标识认证1200个,实现销售额600万元。同时,赴东莞举办贵州黄牛(思南黄牛)品牌推介会,围绕肉牛引进销售等签订合作协作,在东莞设立5家档口,并以“友善东莞・友能量2.0”系列活动为载体,推动东莞、铜仁联名饮品“亿抹友能量”抹茶拿铁问世,累计售出万杯抹茶拿铁,持续扩大“梵净抹茶”的知名度。在举办的“梵净生态蛋・香飘大湾区”2025年铜仁市蛋鸡产业深圳专场推介活动现场,签约更超10亿元。

据统计,2021年以来,广东省采购和帮助销售铜仁市农特产品金额达133.4亿元,2025年消费协作销售金额更是达到35.2759亿元,完成任务数的641.38%,铜仁的农特产品在广东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稳就业保就业是民生要事,莞铜两地深入沟通交流,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共同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我市持续健全就业帮扶机制,在东莞设立劳务协作站11个,建立“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59个,培育了大龙新材料工匠、松桃乐嘉潮玩工匠等劳务品牌7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9份,开展订单班6个,全方位、多维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微信图片_2025-10-23_120809_681

“最近订单多,我2021年就来这儿工作了,熟手了,工资也满意,平均每个月3000元左右,离家又近,能照顾家里老小。”在印江巨泰鞋业鞋厂工作四年多的龙河英,早已适应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节奏。该厂自2014年1月成立以来,有效解决了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残疾人等群体200多人就业。除对接优质订单外,政府还依托东西部协作资源为企业提供资金补贴。

东所能西所需,共谋东西协作落实效。今年以来,我市开展东西部门协作招聘会59场,发布岗位5.1万个,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同时,引进广东省参与校企合作用工企业14家,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技工)院校6家,共开设订单班33个,培养学生1556人,毕业后在东莞实现定向就业126人。

铜仁还借鉴广东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经验,围绕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和省内外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进一步提升脱贫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东西部协作技能培训127期5436人,共建“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38个,开通“点对点”专车(专列)66车次。截至目前,新增带动铜仁市农村劳动力在广东省就业人数15441人,其中,农村脱贫劳动力14685人。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9.27万人次,其中在广东省就业5.56万人次,劳务协作成效显著,为铜仁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梵净珠江情,协作绘新程。

东莞与铜仁的协作,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两地的发展与未来。

未来,莞铜两地将继续深化协作,不断拓展协作领域,提升协作水平,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让东西部协作的成果更加丰硕,让两地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记者:胡娅 部分图源自网络)

 

编辑:谢芳

二审:田政

三审:张璇月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