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铜仁“十四五”答卷:基础设施建设绘新貌 迈向绿色现代化新征程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铜仁“十四五”答卷

基础设施建设绘新貌 迈向绿色现代化新征程

2025-10-26 08:58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投稿:trwz001@126.com  

“十四五”期间,铜仁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更显著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与发展活力,让群众共享品质生活,绘就了一幅幅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图景。

海绵步道建设:

延伸城市“绿脉” 打造宜居环境

沿锦江之畔,一条承载着铜仁市民休闲与生活新期待的海绵步道正在成型。铜仁市碧江区南岳大桥至锦江大桥(东侧)海绵步道建设项目(一标段)自2025年3月动工,项目全长4.4公里,步道宽为2.5米至3米,总投资5981.15万元。该项目深度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为城市生态与居民生活搭建起一座绿色桥梁,建设团队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为市民营造出舒适的娱乐环境和运动体验。

1

铜仁市碧江区南岳大桥至锦江大桥(东侧)海绵步道建设项目(一标段)现场施工负责人郑超介绍:“在保证原经营范围的情况下,蓝波湾这段我们采取悬挑的方式,在原来的位置外挑2.5米,后续满负荷的情况下,承重完全没问题,不影响安全使用。”针对西门桥段存在DN800污水管网的情况,施工队将整体步道平均抬高1米多,避免破坏管道。“中间填充的是发泡混凝土,上面采用8公分的透水混凝土,以保证后续透水性;EPDM采取两次铺设,一次大颗粒一次小颗粒,这样以后市民跑步时缓震效果会比较好。”

目前,西门桥至瓦窑河大桥段海绵步道已基本完工,全长690米,钢化玻璃围栏整齐排列,预计10月底全面畅通,而南岳大桥至锦江大桥全线项目也将于今年年底收官。

2

沿江步道的建设,既是铜仁城市生态建设的新亮点,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生活品质提升的生动注脚。对于这条家门口的“幸福道”,市民们纷纷点赞。

“沿江步道修好了,对我们百姓来说,真的很方便。我们有时间就可以带着家人出来散散步,欣赏风景。铜仁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对群众来说太便利了。”市民杨再发说。

市民徐华则感叹:“我们感觉生活的幸福指数很高,大家每天吃完饭都会到步道上散步,这里环境幽雅,对宣传铜仁的旅游形象也很有帮助。”

历史街区修缮:

古建筑焕新生 文旅融合促共赢

除沿江步道建设,铜仁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同样成效显著。在铜仁的城市中心,中南门街区宛如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这片街区于2006年被批复成为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核心街区的龚家大院、刘家商宅、罗氏门面等历史建筑,见证了铜仁的岁月变迁与文化沉淀。

修缮后的龚家大院,如今名为“又见东山”,其最大特色在于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还原历史建筑原貌,并采用特色装饰营造浓厚的古韵氛围。

3

贵州石年文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古建筑的有效空间,搭建起线上线下宣传平台,并举办文化沙龙、读书会等活动,将文化交流与商业经营有机融合,让历史建筑在保护中得以发展与传承。

贵州石年文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流介绍:“我们打造了一个古建筑古村落的微型博物馆,把铜仁历史上遗留下来非常有代表性的古代会馆、村落、建筑,包括典型的南方长城进行展示。”他表示,将把古村落古建筑的非遗文化、民族风情、自然生态文化相结合,开展定制化特色旅游项目,“让这里成为出发点,通过农特产品、特色旅游以及经济效益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历史建筑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化利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4

“十四五”期间,铜仁市住建局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和《历史建筑专项保护方案》,建立保护体系,街区公布历史建筑27处。通过“原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市场化利用”三维发力,让古老街区重焕新生,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深度融合。

5

铜仁市住建局勘察设计科工作人员田锷表示:“我们遵循原貌修缮的原则,严格采用传统工艺,选用黔东本土的青砖、黛瓦、老木材,完整保留明清时期‘一街五巷’的街巷格局与民居风貌。以试点建设推动活化利用,以点带面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街区活化利用工作。”据悉,中南门街区截至目前入驻203户商家,带动原住民就业约1200人,今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量35.77万人次。2021-2024年,街区消费总收入约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5%。

基础设施答卷:

多领域协同发展 夯实城市发展根基

“十四五”期间,铜仁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重点项目涵盖沿江步道、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多个领域。

全市沿江步道建设总长度达103.67公里,中心城区完成15公里的提级改造。改造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增设了塑胶跑道,并配套建设了智慧健身房、阅读空间等设施;老旧小区改造争取到补助资金18.90亿元,已顺利完成177个小区、9万余户的改造任务;申报到棚改资金22.86亿元,累计建成棚改住房4万余户;背街小巷完成721条改造,总投资5.96亿元,完工率达到100%;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新增名城1座、名镇2个、街区1片,新公布历史建筑95栋。

6

一系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工程落地见效,推动了城市面貌与生活品质的“双提升”。沿江步道、历史文化街区等设施的建成投用,擦亮了城市形象名片,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老旧小区与背街小巷改造扎实推进,进一步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和优化出行体验,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7

展望未来,铜仁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定琴表示:“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精心编制好铜仁市‘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更新规划》,持续推进住房保障、智能建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探索数字住建新路径,全力助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8

一件件惠民“小事”、一个个亮眼项目、一组组详实数据,都是铜仁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承载着民生期盼,铜仁将继续砥砺前行,以坚定而稳健的步伐迈向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记者:龙吟 李猛)

 

编辑:谢芳

二审:田政

三审:张璇月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