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风文明成为美丽乡村的“新标记”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沿河县

让乡风文明成为美丽乡村的“新标记”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2025-10-29 13:21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投稿:trwz001@126.com  

1

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乡村越来越美丽。图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朝阳村村寨一角。

10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文化广场,宽阔的广场上有跳舞的,有打球的,有健身的,有读书的,少年儿童嬉戏自乐;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有的围坐在一起,商量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一道道文化墙五彩缤纷、别具特色,长长的文化墙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图画,让乡村的孩子们留住乡土记忆……

这个环境优美、怡人宜居、民风淳朴的全国文明村寨,美在文明,美在风尚、美在风俗。

近年来,南庄村通过一系列措施,再现“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的美景。往日的脏乱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通畅的柏油路;村头堆放的杂物不见了,摇身一变成了休闲文化广场;硬化的道路、干净的厕所,正在让这里悄然改变……如今,漫步南庄村,满眼美景,俨然一幅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栖居图。

2

乡风文明建设让村庄环境美了,日子好了。图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孙家社区文化广场一角。

“以前,村里吵架扯皮多,不思发展;这几年来,通过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村风越来越好了,如今村民说话不带脏字,不带骂语,大家遵纪守法,心里想的是依法治家、文明兴家,这个变化就见证了乡风文明的变好;一句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南庄村农家乐餐馆老板黎刚十分感慨地说。现在他还拓展了小卖部、民宿业务、空心李等产业,每年收入超30万元。

如今,南庄村凭借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小洋房鳞次栉比,休闲文旅配套建设不断完善,以空心李农旅融合的4A级景区建设初显成效,李花节、空心李节等精彩活动不断,每年吸引10多万人次旅游,农家乐、特色民宿生意火爆,乡村物流助力电商经济兴起,石旮旯里的小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名村。

3

乡风文明建设让村庄旧貌换新颜。图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七三村文明新村一角。

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下一代。这是新时代沿河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注解。

乡村振兴路上,乡风文明不可缺失,精神文明建设首当其冲。近几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广大农村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聚焦新时代乡村群众的期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助力,乡风文明成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标记”。

4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水田坝村特色小寨文明街道一角。

在甘溪镇沙坝村文化广场上,一幅幅由法治观念、乡风民俗、邻里和睦等传统故事绘制成的文化长廊,让人感觉文明风尚扑面而至。

“晚饭过后,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到广场跳舞,既能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又能锻炼身体,和城里一样,没多大分别。”村民谭显娥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5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社区自然风光。

近年来,沙坝村开展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最美家庭”“最美儿媳”“最美婆婆”,使“最美”成为全村广泛认同的价值取向,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多年来,沿河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6

村规民约、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谯家镇水田村,一幅幅色彩绚丽、构思巧妙、通俗易懂的主题“文化墙”与干净整洁的村庄交相辉映,一面面“文化墙”不仅提升了村里的文明气质,还化身为“政策明白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在潜移默化中将文明新风刻印在群众心上,达到了“日用而不知”的良好效果。同时,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红事上抵制高价彩礼,在白事上杜绝厚葬薄养,提倡村民婚丧事简办,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压力,还遏制了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打造了乡风文明新风貌。除此之外,村里还创新了“红黑榜”,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开展“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脱贫致富带头人”等评选表彰活动,以身边的榜样带动身边的人,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现在村民对移风易俗有了新的认识,大家自觉远离陈规陋习,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水田村党支部书记杨波说。

7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七三村乡风文明宣传长廊。

10月11日,土地坳镇联动超市迎来了一批顾客,他们选好各自所需商品后,拿出一张张积分券到收银台凭券购物。

土地坳镇五四村党支部结合村民需求,积极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根据村民文明积分发放积分券,所获积分券可自行到联动超市兑换生活物资。

土地坳镇在努力富群众口袋的同时,深入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富群众“脑袋”。该镇鼓励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并对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进行量化积分,探索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新时代农村创业致富好青年示范户”“邻里和谐示范户”等系列活动选树典型,挖掘身边榜样,正向激励群众参与乡村治理。

8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七三村注重涵养文明乡风。村民们通过集体协商,对遵纪守法、保护生态、规范婚丧嫁娶等作出明确规定,倡导新风,激发村民共建文明家园的内生动力。

同时,该镇通过“积分制”管理,建立乡风文明基金,推行“一约一分一榜”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运用“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文明”。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网格员组成道德评议会,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家庭文明积分卡考核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评分。“以分定行”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使“家里事”成为“家家事”,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培育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红黑榜评比,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尚。”沿河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董道萍说,通过系列举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发展。

此外,沿河还在城乡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建设,开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作者:文叶飞)

 

编辑:谢芳

二审:杨映华

值班编委:蒲智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