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政务服务中心真情服务暖民心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沿河县

沿河政务服务中心真情服务暖民心

2025-11-02 14:5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以前办个公证得来回跑几趟补材料,现在工作人员直接上门核实办理,真是太省心了!”近日,沿河自治县塘坝镇岩头村的罗先生将一面写着“严格公证促和谐,热忱服务惠民生”的锦旗送到沿河自治县政务服务大厅司法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时激动地说道。 

这一暖心场景,正是沿河“十四五”期间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服务上门”转变的生动缩影。五年来,沿河深入贯彻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让政务服务的温度直抵人心。 

精准破题 聚焦痛点创新服务模式

“十四五”期间,沿河自治县针对山区群众办事路途远、特殊群体行动不便等痛点,推出“上门办”“帮代办”等系列服务举措,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社区)院落。

特殊群体“零跑腿”服务成为民心工程的亮点。沿河自治县残联、县卫健部门组建41人的专项服务团队,针对长期卧床、重度残疾等群体开展残疾评定上门服务,明确每年6月为集中服务月,同时按需开展不定期服务。服务不仅涵盖残疾证办理,还包括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免费配送及老年人体检,联动乡镇为一、二级重残人员同步办理护理补贴申请。塘坝镇罗先生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司法局窗口工作人员得知其往返补材料成本高后,专程赴其老家走访核实情况,并现场补齐资料办结财产继承公证,用脚步化解了群众的办事难题。

基层服务阵地下沉让便民底色更浓。谯家镇在长征村打造“基层党建+政务服务”样板分中心,设置4个服务窗口,累计办件3800余件,为群众减少跑腿里程超2万公里,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行“便民服务卡”制度,印上干部联系方式发放至群众手中,实现政策咨询、民生诉求“一键响应”,已成功化解水管破裂、道路隐患等民生问题3000余件。

机制护航 多维发力筑牢服务根基

为让“送上门”的服务走得稳、走得远,沿河自治县建立健全全链条保障机制,推动服务从“偶然为之”变为“常态长效”。 

在流程优化上,通过查态度促暖心服务、查进度促效率提升、查配合度促流程畅通、查满意度促服务升级的“四查四促”工作法打通堵点,形成服务闭环改进机制。针对企业需求打造“企业之家”,整合商务服务、诉求接处、政策兑现等功能,打造高效务实的涉企服务生态,贵州麒龙集团为不动产窗口送上“热情高效办实事”的锦旗,成为企业满意度的生动注脚。

在服务规范上,统一县乡村三级阵地标识、窗口设置和功能布局,划分咨询引导、自助服务等功能区域,配备便民设施。建立窗口管理、考勤考核等制度,通过领导带班巡查、效能监测等方式强化监督,确保服务不打折扣、不降标准。 

成效彰显 品牌升级暖民心

“十四五”期间,沿河政务服务实现从“数量积累”到“质量飞跃”的转变,“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沿河”品牌深入人心。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残疾评定上门服务3轮,助力950名残疾群众“零跑腿”办证,382名重残人员实现“办证+补贴”一次办成;县直有关部门累计提供上门服务超200次,延时服务1560余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0余件。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实现1719项县级事项、138项乡级事项集中办理,14项村级高频事项“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办事时限平均压缩40%以上。 

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政务服务“好评”满意率保持在99%以上,2024年以来,先后收到企业和群众赠送的感谢锦旗12面。从“来回奔波”到“服务到家”的转变,让山区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为沿河自治县建设服务型政府贡献了政务服务力量。

“送上门”的不只是服务,更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展望未来,沿河自治县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让“服务到家”成为常态,让群众和企业在每一次办事中都能感受到便捷与温暖。  

 

编辑:何芳

二审:杨映华

三审:蒲智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