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梵净山| 梵净山西线阅雲山居:民宿主理人胡姣的“疗愈栖居”梦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旅居梵净山| 梵净山西线阅雲山居:民宿主理人胡姣的“疗愈栖居”梦

2025-11-06 15:03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投稿:trwz001@126.com  

“品一杯抹茶拿铁、吃一口山珍饭、做一次手工砂陶,走进阅云山居,可尽享大自然,做一场疗愈栖居梦。”秋日午后,走进印江自治县紫薇镇大园址村“阅雲山居”,只见大片竹林包裹着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木屋,别有一番风味。循着青石板路往里走,这座融合了土家特色与现代管理理念的民宿揭开了神秘面纱。

1

阅雲山居内景。

“第一次站在大园址村的山坡上,看着漫山的绿意裹着梵净山的轮廓,我就知道,这里该有一处能让人慢下来的地方。”民宿主理人胡姣的眼里仍闪着初见时的光亮。近日,由她精心设计打造的“阅雲山居”民宿正式开门迎客,这座藏在山水间的文艺栖居地,正在为梵净山西线旅游注入新的诗意。

2

胡姣与朋友在院子里闲谈吃饭。

大园址村地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西麓,是西上梵净山的必经之路,可多年前,村里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一栋栋闲置的土家族吊脚楼,在风雨中渐渐失了往日模样。“几年来,我一直在寻觅一处令我安心的栖息地。来到这里,看到这片竹林和茶叶基地,那些木质结构的老房子梁架还结实,雕花的窗棂藏着老手艺,只是少了点人气。”胡姣回忆,当时当地干部介绍,东西协作正鼓励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文旅,这让做了多年文旅策划的她动了心,“既能让老建筑‘活’过来,又能给游客一个亲近自然的落脚点,这事儿值得干。”

3

研学活动。

从想法落地到民宿建成,胡姣花了近一年时间。既要保留当地文化根脉,又要融合现代元素,让老木屋焕发新生,将闲置吊脚楼的木梁、木柱重新打磨利用。“每一寸空间,我都亲自设计,每一个物件,都是我精心挑选的。”走进民宿,12间客房各有特色:有的推窗就是潺潺溪流,有的自带小阳台可观山景,屋内的装饰更是藏满巧思——手工捏造的陶艺摆件、别具一格的斗柜、大自然馈赠的花草......处处透着“把当地元素穿在民宿里”的用心。

4

民宿一角。

“我不想做传统的‘住宿点’,而是想打造一个‘疗愈空间’。”胡姣说,这是她经营民宿的核心理念。清晨能听着鸟鸣看日出,傍晚可伴着晚风观星空;庭院里设了茶桌和读书角,游客可以捧着一本书坐一下午,也能做瑜伽让身心得以放松,练书法感受书法之乡的魅力。“上周有三对来自广东的夫妻,每天就在栈道上散步、在庭院里喝茶,走的时候说‘这是近几年睡得最香的几天’。”说起游客的反馈,胡姣笑得格外开心,“这就是我想达到的效果——让大家在大自然里放下焦虑,找回内心的平静。”

胡姣介绍,民宿还和村里的农户合作,游客吃的蔬菜来自田间地头,喝的绿茶是村民自家种自家炒的茶叶,“不仅让游客吃得放心,也能帮村民增加收入,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

5

农家饭菜。

站在民宿的露台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梵净山,胡姣有了新的规划:“接下来将举办文化活动,比如开展读书分享会,组织艺术家来写生,让更多人知道梵净山西线的美,也让大园址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这座藏在山水间的民宿,正在东西协作的画卷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蔡茜)

编辑:郭青山

二审:周苏星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张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