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石梁乡:百亩木耳迎丰收 小菌棒撑起致富梦
连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的百亩木耳种植基地里一派丰收景象。100多亩标准化种植田上,整齐排列的菌棒如黑色矩阵般绵延铺开,肥厚饱满的黑木耳从菌棒小孔中簇拥而出,色如墨玉、质润如脂。村民们穿梭其间,按照“采大留小”的原则麻利地采收头茬黑木耳,奏响了产业振兴的乐章。

在石梁乡胜利村这片黑木耳丰收田的背后,是“生态打底+订单护航”的双重保障。石梁乡依托独特的高山气候与富硒土壤,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造就其“肉厚耐嚼、韧而不硬”的优良品质,成为市场追捧的“森林之花”。为了打消种植户种植初期“种得出、卖不掉”的顾虑,县强村富民公司提前介入,与种植户签订规范的保底收购合同,明确约定了黑木耳品种及保底价,让“先签单后种地”的订单农业模式落地见效。




“我们是8月底开始投放菌棒,总共下了27万棒,现在每天60名工人能采鲜木耳1.2万斤左右。”石梁乡黑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任明爱的话语里满是喜悦,“有县强村富民公司的订单兜底,根本不愁卖,预计整个采收季能产干木耳三万五千斤左右,产值在87万元左右。”

在黑木耳产业兴旺的带动下,丰收的红利也惠及着石梁乡的千家万户,真正实现了“小木耳带动大就业” 。“在家门口采木耳,一天能挣70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挺好的,而且来采木耳的姊妹都是附近的村民,大家在一起工作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石梁乡胜利村村民黄明英一边麻利地采收木耳一边说。

近年来,石梁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将黑木耳种植打造成助农增收的核心特色产业。既解决种植户增收,又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绿色路径。据统计,从种植到采收,预计带动周边劳动力到基地务工3000余人次,人均增收2000余元,让“小木耳”真正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我乡结合上年度示范种植形成的‘企业+种植户’的销售模式,让农户看到种植木耳实实在在的效益。通过大力宣传,发动更多的种植户加入进来种植黑木耳,从去年三十万棒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到六十万棒,有效地促进了闲散劳动力就业和群众增收。”石梁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柯介绍。

从冬闲田到丰收地,从技术空白到标准种植,石梁乡的百亩木耳不仅结出了沉甸甸的“致富果”,更在红土沃野上探索出一条“生态赋能、科技支撑、联农带农”的山区产业发展新路。 (作者:谭书琴 周丽 曾凌峰)
编辑:谢芳
二审:申逸恺
三审:黄烨
总值班: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