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万斤!碧江“福柚”俏销省外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碧江区

超200万斤!碧江“福柚”俏销省外

2025-11-13 11:18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投稿:trwz001@126.com  

近日,在碧江区川硐街道小江口村,强村富民工坊内一派火热的景象。一辆大货车正敞开着车厢,工人们手脚麻利地传递、码放,金灿灿的柚子堆成了小山,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柚香。

1

货车即将完成装车发往江西。

“这一车装完,就是1万斤,马上发往江西。”小江口村党支部书记向靖站在车旁,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他拍了拍手上沾着的些许尘土,向记者介绍:“到现在,已经卖出去100万斤左右了!今年总产量预计有200多万斤,算下来能给我们村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话语间,又一辆外地牌照的小货车驶入村道。

从9月中旬开始,该村的4488亩柚子就进入了采摘销售期,陆续有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省外经销商购买鲜果。“我们的‘福柚’算是真正俏销省外了!”向靖自豪地说。

这片如今挂满“黄金果”的希望的田野,在几年前,还是另一番光景。“以前这里都是30度到50度的荒山,长满了杂草,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向靖回忆。

2

完成打包工作的村民看着无人机运输柚子。

转机发生在2017年,小江口村以党建为引领,下定决心要“向荒山要效益”。通过复垦荒山、大力实施“坡改梯”土地整治,该村硬是将3000余亩贫瘠的沙土山地,改造成为一层层错落有致的梯田。正是这“愚公移山”般的决心,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村里充分利用了山地的垂直气候和沙土透气性好的天然优势,引进了优质的福柚品种,逐步建成了占地达5200亩的现代高效山地农业示范园区。曾经的“荒坡”一步步变成了“果园”,往日的“穷山”也真正蝶变为“金山”。2020年,小江口村精品水果产业园区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高效山地农业示范园区。

3

无人机正在运输柚子。

产业基地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山峦的容貌,更深刻地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在工坊的分拣流水线旁,村民高英正利落地将柚子按大小、品相分装到不同的果筐里。

“在工坊务工,一天能赚80—10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谈起现在的收入,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高英的幸福感的背后,是小江口村探索出的“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工坊+农户”的统揽模式。村民们以土地入股获得租金,到工坊务工领取薪金,年底还能享受集体分红带来的股金,形成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红利”的共享格局。

4

村民高英分拣柚子。

据向靖介绍,福柚产业投产以来,已累计为群众分红约260万元。每到金秋采收季节,工坊便采取“原料就近加工+劳务用工”模式,能带动像高英这样的130名群众就近就业,从管护、采摘到清洗、装袋,每年发放的务工工资就超过120万元。

产业规模起来了,如何让“养在深闺”的福柚香飘万里,成了新的课题。于是,村里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们又主动变身,成为了福柚的“宣传员”“销售员”甚至“搬运员”。

线上,他们构建起直播带货的网络;线下,他们积极对接省内外商超,发展批发零售。一张“线上直播带货+线下商超销售+零售”的立体化销售网络越织越密,彻底打通了福柚出山的“最后一公里”。“有时候客商要得急,我们村干部全体上阵,帮忙装车、搬运,确保柚子能第一时间发出去。”一位刚卸下一袋柚子的村干部擦着汗说,虽然累,但看着柚子一车车运出大山,心里比蜜还甜。

夕阳西下,一辆辆满载着“福柚”的货车缓缓驶出小江口村。车辙向外延伸,承载着这个小山村从整治荒山到硕果满枝,从默默无闻到俏销四方的奋斗故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阙成岱)

 

编辑:谢芳

二审:刘静

三审:蒲智

总值班:田丽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