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集市:安置点里的“烟火气”点亮新生活
走进碧江区正光街道集市,一股浓郁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各类摊位整齐排列,井然有序,新鲜翠绿的蔬菜、香气诱人的特色小吃、一针一线缝制的精美手工布鞋……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货架,前来赶集的居民穿梭其间,精挑细选,与摊主热情攀谈,讨价声、笑语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民生交响曲”。

自今年2月正式开市以来,正光集市每逢农历二、七开市(即每月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已成为安置点及周边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驿站”。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日常采买,更成为许多新市民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平台,让“家门口的生意”真正落地生根,托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我们是从今年2月开始筹备开设这个集市的,每场集市固定加流动摊位大约有300户入驻。”正光街道正光集市管理员赵振苗介绍,集市坚持规范化管理,合理规划摊位布局,保障经营秩序,同时针对脱贫户、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推出摊位费优惠政策,“我们对困难群众实行减免费用,比如有的摊主是我们收她一个的钱,再送她一个摊位使用,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

这一暖心举措,让许多像文芳彩这样的困难群众看到了生活的光亮。在集市一角,文芳彩正低头整理着一排排手工布鞋,鞋面绣花精致,针脚细密均匀。她从今年3月18日开始在集市摆摊,靠售卖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维持家用。
“收入不稳定,生意好时一天能赚几百元,差的时候可能就几十元,一个月大概能有一两千元左右。”文芳彩坦言,这笔收入虽不算多,却成了家里重要的“救命钱”。她的婆婆去年做了直肠癌手术,每月需五六百元用于术后保养;丈夫今年在广东务工时突发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回家休养,暂时无法工作。家庭重担落在她一人肩上,而集市提供的优惠摊位和创业机会,让她在家门口有了谋生之路。

“库存还有几百双鞋,能卖一点是一点。最起码能自己做点生意,解决了温饱问题。”文芳彩说,“他们(集市管理方)对我很照顾,收一个摊位的钱,让我用两个,真的减轻了很多压力。”
正光集市的设立,正是铜仁市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作为服务新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集市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更通过“小摊位”撬动“大就业”,将“输血”式帮扶转化为“造血”式发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如今,每逢赶集日,正光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已成为集便民、利民、富民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蔬菜摊主卖出了新鲜,小吃摊飘出了香气,手工艺人缝进了希望——每一个摊位背后,都是一个努力生活的家庭,每一份收入背后,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未来,正光街道将继续优化集市管理机制,拓展产品种类,引入更多本地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手工艺,推动集市向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将正光集市打造成为新市民安居乐业的“幸福集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生样板”。

在这片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土地上,小小的集市正以最朴实的方式,点亮千家万户的烟火人生。 (记者 万文稀 彭韵霖)
编辑:徐霜
二审:向丽华
三审:胡丽平
总值班:王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