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三抓”齐进焕发新气象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沿河县

沿河:“三抓”齐进焕发新气象

2025-11-21 18:15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投稿:trwz001@126.com  

初冬的阳光让眼前的山川、河流、田畴分外迷人,记者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榨子村的古茶树群间穿行。6600余株古茶树生机依然,茶香在山间弥漫,其中163株千年古茶树被专家认定为“贵州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活化石”,而马家庄古茶园更是以792株连片古茶树群构成一道独特的生态奇观。这些承载唐代茶文化基因的“绿色遗产”,如今却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绿色银行”,持续不懈写好生态保护与强村富民这篇文章,当地百姓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实惠体会。

沿河正式实施《古茶树保护条例》,划定百年以上古茶树保护红线,为资源戴上“法治护身符”。同时,建立“数字档案”,为5000余株核心古茶树配备“二维码身份证”,实现“一树一档”科学管理。还依托现代科技在古茶种质资源圃成功繁育17个优良品种共1.8万株,为古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苗保障。

1

2019年沿河正式实施《古茶树保护条例》,明确禁止砍伐挖掘,划定百年以上古茶树保护红线,为资源戴上“法治护身符”。同时,科技为古茶树建立“数字档案”,为5000余株核心古茶树配备了“二维码身份证”,详细记录树龄、位置、管护人等信息,实现“一树一档”科学管理。

如今,古树红茶市场售价从每斤百元升至千元,成为高端市场的“新宠”。借力粤黔协作东风,榨子村的“绿叶子”正加速融入大湾区大市场。古树红茶打入粤港澳消费圈,“沿河古茶韵”缕缕茶香深深地打动了八方茶客。

这是近年来沿河自治县立足生态禀赋与资源优势,深耕“茶叶、水果、畜牧、高粱、烤烟”五大特色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的生动缩影。有一组数据更是让人欣喜: 16.49万亩水稻颗粒归仓;3.35万亩“订单辣椒”喜获丰收;位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渠镇境内的栈道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焊花飞溅,忙而有序;自2025年第一季度总投资34.98亿元的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来,沿河重晶石粉、莹石精粉等产品出口美国;沿河“白叶一号”卖到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积极谋动,鼓足干劲紧抓“头号工程”,旗帜鲜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争先进位,奋力推动沿河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

美丽滨江山城沿河县城一角。

大抓产业优势“出圈” 特色农业集群风生水起

11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沿河经济开发区的贵州沿泰银杏药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项工作,有的忙着将银杏叶送入烘干机进行脱水处理,有的则负责收购、转运和打包,现场一派忙而有序的争时抢干景象。

贵州沿泰银杏药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板场、晓景、淇滩、泉坝、土地坳等乡镇发展银杏4800余亩。从种植、管护到采收,都需要大量工人,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切实增加了村民收入。

据公司负责人申杨凤告诉记者,自7月收购以来,已累计收购鲜叶300余吨,产值达160万元。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3

土家采茶女在谯家镇万亩生态茶场采茶。

沿河优化产业布局,将银杏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拳头项目”重点打造,深化中药材与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持续做好“银杏文章”,让小小银杏苗成长为群众增收的“摇钱树”,推动银杏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常青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新景镇新仲社区肉牛养殖场,只见几排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80多头肉牛悠闲地吃食。圈舍旁的粪污处理区,工人正熟练地清理牛粪,将其分装到推车,随后装车运进柑橘产业园里循环利用。

这是沿河“种养循环”产业模式的生动缩影。如今,“畜”势勃发的产业态势,不仅让沿河的生态更美,更让百姓的腰包更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不断的活力。

11月16日,位于沿河最大的西南牛城项目产业园内,牛羊交易中心、现代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饲草收储中心、牲畜洗消中心、饲草种植示范基地……现代肉牛产业集群延链建设已初具雏形。

“目前,我们仍持续推进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园项目标准化建设。”贵州西南牛城牧业有限公司CEO刘红辉介绍。

“我们以项目园区为依托,搭建‘肉牛超市’,公司不仅负责对全县养殖户进行培训,指导牛场建设和防疫技术,让农户就近买卖放心牛、健康牛,还能持续推进肉牛品种改良,带动饲草订单种植等多元产业。”刘红辉介绍,目前,西南牛城的“肉牛超市”已引牛5662头,吸引了超800户农户签订合同参与肉牛养殖,还为当地群众代养肉牛2000余头。

截至目前,该县年存栏肉牛15.20万头,累计出栏5.24万头,生产产值8.85亿元,培育发展肉牛产业经营主体2.84万个(家),带动农村人口3.14万人发展肉牛产业。

4

游客在沙子街道南庄村空心李基地采摘果子。

该县聚焦特色资源,重点围绕生态畜牧、生态果蔬、生态茶,主抓“一主两辅”产业,逐步打造了以肉牛、空心李、生态茶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拳头招牌。做好“农业+”文章,加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构建起“主导突出、规模扩大、链条健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与此同时,借助深化东西部协作机遇,不断推进黔货出山,借力区域联动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

如今,沿河白山羊地理标志品牌产业产值超2.87亿元,带动2.45万个经营主体参与发展;生态茶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成长为超亿元大产业,出山入海飘香世界;空心李、食用菌、中药材……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大抓项目实施落地   生态工业蓬勃推进成效显

“每月我们要向全国各地合作商发送2.5万吨重晶石粉、4000吨萤石粉等产品,销售顺畅。”在洪渡镇的贵州天弘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内,该公司总经理魏东芳表示,目前公司各条生产线正在全力赶制订单,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还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走进公司钻井级重晶石粉生产车间,一堆堆矿料经过洗矿、淘汰分选、萤石磨砂等10余个工艺流程后,摆放在车间内。

魏东芳介绍,该公司通过提升生产工艺,采用国内先进的选矿技术,实现了精准化选矿、绿色化加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能提升渣矿中的有效矿物回收率,实现“富矿精开”。

在沿河,重晶石、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储量保守估算在4000万吨以上。2013年以来,沿河获省、市颁发及延续登记采矿权证41个。已颁证的矿山主要分布在塘坝、客田、洪渡等乡镇,重晶石、萤石、方解石矿的总储量达1697.37万吨。

5

沿河泰诺纳皮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设在广州市,专业从事手袋箱包、皮革服装等皮具产品的设计、生产与经营,年产值达1.8亿元。

为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沿河大抓项目规划,由贵州天弘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资源,聚焦重晶石、萤石矿的开采、加工、销售、出口等全产业链建设,精开矿产资源,促进“点石成金”。

贵州天弘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产品的优质品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原料供应商,产品主要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覆盖天津、湖南、河南、重庆、四川、海南、新疆等地,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

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10条重晶石自动化生产线、2条萤石自动化生产线、2条原矿处理生产线。2024年,该公司年产值达1.15亿元。

沿河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持续深入推进矿业产业化项目,不断加大对洪渡镇矿产工业园的管理和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力度,推动建设萤石矿深加工基地,实现县域工业生产总产值的明显提升。

今年春节后,在塘坝镇元布村,由贵州嘉岳矿业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50万吨方解石及年产10万吨重晶石、萤石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式施工。目前,该项目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年产50万吨方解石及年产10万吨重晶石、萤石加工生产线项目是沿河矿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延长重晶石、萤石等产业生产链条、促进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贵州嘉岳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冉景镕介绍,项目6月底建成并运营。

据悉,沿河矿业产业化项目是有史以来全县矿产品加工行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总投资11.5亿元。

6

位于沿河城祐溪街道红旗社区的泰诺纳皮具厂生产车间,近100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着裁剪、缝制、打边、挂标、上拉链等作业,大家分工合作,忙而有序。

此外,该县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高质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该县纳入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29个,正常推进续建和收尾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12个,已完成投资15.81亿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27.3%。

眼下,沿河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秉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破难点、通堵点,严格落实专班跟踪、领导包保服务机制,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强化项目管理,倒逼任务落实,确保重点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大抓招商项目不放松  让资源优势转化成新增长极

沿河县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

眼下,在晓景乡中寨风电场风力发电项目基地,巨大的“大风车”随风转动。这是该县第一个并网运行的风电项目。沿河通过招商引进国家能源集团贵州电力有限公司成立的项目公司——国能投(沿河)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项目装机容量30兆瓦,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6418万千瓦时,预计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利用小时数约2139小时,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并创造经济收益。

沿河创新招商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招商,并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开展靶向招商,切实提升招商质效。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全力以“店小二”的服务意识,促进清洁能源转化成经济的新增长极。

7

沿河城乌江旅游码头。

连日来,在沿河飞谯官风电场一期50兆瓦项目基地,上百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施工。该项目由沿河天沿风电有限公司建设,预计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可超8000万千瓦时。目前,办公主体框架已建设完毕。

今年,沿河下大力气抓招商、抓项目,实行“专员式”“保姆式”服务,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吸引客商投资,使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并顺利建成投产。牢牢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紧扣全县“1+2+N”工业产业体系和“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定位,着力“项目为王”招好商、“企业为上”安好商,抓住产业大招商这个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招商成效、园区招商、驻点招商、重点产业招商四个方面获得新突破。

找准靶向,在“招什么”上再聚焦;注重方法,在“怎么招”上再聚力;强化服务,在“保落地”上再聚效。建立领导带头招商制度,制定产业支持政策,搭建招商平台,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县四家班子及经开区县级领导带队外招商23次,共计新增项目23个。继续走进成渝、长三角、华中、京津冀等区域开展驻点招商,不断扩大驻点招商范围,提升招商成效。建立沿河籍在外“企业家库”,扎实推动乡情、园区招商。

8

官舟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点。

通过县级领导包保规上企业,行业部门包保重点企业,乡镇(街道)按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网格化包保,现已将全县5130家企业进行网格化包保,明确包保责任人,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问题。按照“五个一”服务机制,以“保姆式”服务要求,全力保障好在谈企业和签约企业在沿安心发展。截至目前,已对1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实“五个一”服务机制。按照“贵人服务”机制,全力服务好已落户沿河的企业,对平台中已落户的447个项目实现领导包保全覆盖。

目前,引进有沿河“中国·沿河不夜城”建设项目、沿河20万头AI智能现代生猪产业化乡村振兴项目等12个亿元以上项目。同时,做到精准招商,引进沿河乡村振兴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文叶飞)

 

编    辑:郭青山

二    审:向丽华

三    审:胡丽平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