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万余尾鱼苗增殖放流 筑牢锦江生态屏障
11月21日,2025年度碧江区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涉渔工程项目第二批次生态修复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铜仁市碧江区大明边城龙舟基地举行。77万余尾优质鱼苗顺利投入锦江河,为长江流域支流生态保护注入绿色动能,切实以生态改善惠及民生福祉。

活动现场,装载黄颡鱼、白甲鱼、中华倒刺鲃、鳙鱼、鲢鱼等优质鱼苗的容器整齐排列,区直相关单位、乡镇(街道)、锦江河保护区管理处及涉渔工程项目业主单位代表共同参与放流。鱼苗顺着投放通道有序融入锦江,引得周边市民驻足称赞,现场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本次增殖放流,是针对环城高速(松桃至万山)锦江大桥、铜玉高铁锦江大桥等12个涉渔工程项目生态修复需求,投入资金40余万元,投放鱼苗77万余尾。”碧江区副区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雷波表示,此次投放的鲢鳙鱼被誉为“生态清道夫”,可有效滤食藻类、净化水质,对构建“以鱼养水、以水养鱼”良性生态循环意义重大,将推动锦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现“水清、岸绿、鱼欢、景美”目标。
为确保放流科学规范、公开透明,活动邀请公证处工作人员宣读公证文书,碧江区农业农村局渔推站公示鱼苗检疫合格证明,从鱼苗选购、检疫、运输到投放全流程严格把控,保障鱼苗存活率与生态适配性。“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结构的关键举措,我们坚持科学放流、规范操作,确保鱼苗顺利存活繁衍。”铜仁市农业农村局渔推站站长、正高级水产师贺兵说道。

“这些年锦江水质越来越好,岸边绿植茂盛,老百姓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市民杨彩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每日到锦江岸边晨练,生态改善让休闲时光更具幸福感。河边茶馆经营者张先生深有感触:“水质变好后,赏景消费的顾客明显增多,生态保护既守护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增收红利。”
近年来,碧江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水域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实施涉渔工程生态补偿、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与水域养护等综合措施,持续恢复锦江水生生物资源、优化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筑牢了锦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绘就美丽碧江新画卷、服务长江大保护战略贡献了积极力量。(朱子立)
编 辑:郭青山
二 审:向丽华
三 审:胡丽平
总值班:王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