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娃”这件事,铜仁很走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期盼。2025年,铜仁市以“普及普惠、安全优质”为目标,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双普”县创建、示范引领、内涵提质等重点工作,书写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成效显著,“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数量增至7个,占全省通过县的25%,位居全省第一。其余3个县已申报国家评估认定,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保教质量稳步提升,让更多幼儿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普惠扩容,“双普”创建领先发展
“现在家门口就有好幼儿园,孩子入园方便,我们也放心!”这是铜仁市家长们的共同心声。2025年2月,万山区、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上2024年1月认定的玉屏自治县、江口县、印江自治县,目前,铜仁市共有7个区(县)跻身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行列,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今年,作为整市推进“双普”工作的关键之年,铜仁市锚定“全域达标”目标,统筹推进碧江区、松桃自治县、沿河自治县创建工作。目前,三个区(县)先后顺利通过市级初核和省级督导评估,正紧锣密鼓冲刺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为确保创建质量,省、市教育部门联动发力,对创建区(县)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开展多轮次、全覆盖实地指导,从办园条件改善、办园行为规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精准施策。同时,铜仁市实施扩大主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推动主城区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从29%大幅提升至51.83%,让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示范引领,优质资源辐射全域
“示范带整体,安全又优质”是铜仁市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2025年,铜仁市持续深化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8所,培育市级示范幼儿园140所,县级示范幼儿园271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占比持续提升。结合年度工作安排,铜仁市还指导17所幼儿园参与省级示范园创建、复查及升类评估,其中1所成功实现三类升二类,4所顺利通过复查评估,5所新创为省级三类示范幼儿园,6所通过首轮评估。
示范园的核心价值在于辐射带动。铜仁市充分发挥各级示范园在管理理念、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园、教研指导责任区、资源中心“三个覆盖”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延伸,推动区域办园水平整体提升,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创新实践获得高度认可,全省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资源中心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会在铜仁召开,《中国教育报》以《资源中心为农村园装上“芯片”》为题报道铜仁市幼儿园资源中心建设成效,铜仁市连续4年在全省教育工作会或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内涵提质,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内涵提质。铜仁以改革为动力,以师资为支撑,不断夯实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根基。在改革创新方面,印江自治县、玉屏自治县、万山区及铜仁市实验幼儿园承担的省级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其中,印江自治县不仅是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更是贵州唯一入选的全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验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县固效提质“3+9+3”路径探究》项目获省级“优秀”等次,其改革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德江县、沿河自治县成功申报贵州省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点项目。铜仁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项目荣获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项目特别贡献奖,一系列举措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师资队伍是保教质量的核心保障。铜仁市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完成园长、保健医生、教研员、骨干教师培训1200人次,同步开展幼儿园指导300园次,通过举办优质课竞赛、观摩交流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与省级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优;同时组织幼儿语言、艺术能力展示活动,全方位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此外,铜仁市以第十四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为契机,围绕“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主题,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宣传活动,14个优秀宣传作品获省教育厅推广共享,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面对部分区(县)学前人口多、办园底子薄、资金投入不足等挑战,在学前教育“双普”县创建中,通过深化示范园创建,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强化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支持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提升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管理效能,探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55%提高到62%。
从“普及”到“普惠”,从“保基本”到“提质量”,铜仁市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为铜仁教育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写下生动注脚。(周银松)
编辑:谢芳
二审:肖玲
值班编委:黄烨
总值班:郝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