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平原镇:“1234”聚才汇智助力乡村振兴
自乡村振兴全面启动以来,德江县平原镇紧紧围绕人才振兴这个有力抓手,聚焦人才“引、聚、用、培”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奋力推进,为乡村振兴添活力注动力。
建强一个组织强“引”力
一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农村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逐一对照建设工作要求,实现全镇15个村(社区)党支部全部达标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大力推行“村社合一”,鼓励村(社区)“两委”干部与合作社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增强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和全面领导,目前,全镇自发领办创办并到合作社交叉任职“两委”干部41名。
三是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以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双好双强”优秀人才选培进村“两委”班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配优质“火车头”,目前,在全镇91名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中,有致富能手26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优秀人员17人、优秀大学毕业生18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3人。
开展两项行动“聚”合力
一是积极开展“留雁行动”,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关键时间节点,结合全镇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要,动员引导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和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就业,为全镇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助力。
二是扎实推进春晖行动,大力弘扬“反哺故土亲人”宗旨,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纽带作用,感召春晖人士积极参与、支持家乡发展,发挥自身力量聚拢社会优质资源助力家乡经济文化发展,同时,组织召开全镇青年团员、大学生“共话家乡发展”座谈会,以青年的视角,从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角度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智慧。目前,全镇共动员返乡创业就业致富能人6名,礼聘春晖使者189名。
完善三个机制促“发”力
一是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组建16支产业发展志愿服务队,动员党员群众注册加入,特别是有专业技术特长和丰富种养殖经验的致富能手,通过线上解答、上门服务等形式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志愿活动,助力产业发展。
二是建立村干部积分制管理考核机制,出台《平原镇村干部积分制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对村干部领办创办产业、推动中心工作及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运用于村干部个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倒逼村干部履职尽责,全力谋划乡村发展。
三是落实产业发展报酬激励机制,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模式,按照“532”“622”等收益分配模式,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村干部发展产业奖励,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做好四项服务“培”能力
一是走家串户做好政策宣传服务,由班子成员联村包片,村党支部牵头,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政策宣讲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惠农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大抓产业、大搞发展等良好氛围,增强发展意识,坚定发展信心。
二是全力配合做好民心党建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服务,积极配合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计划,推荐16名村(社区)支书、主任和致富带头人到省、市、县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搭建平台做好专业技术培训服务,依托镇党校和坳田肉牛养殖实训基地等平台,经常性组织全镇农户开展专题讲座,让“牛专家”“茶博士”等致富能人登上讲台当“讲师”,分享“独家”技术和成功经验,培训一批永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截止目前,全镇累计开展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6期,培训群众320余人次。
四是牵线搭桥搭桥做好外出取经学习服务,积极组织村干部、养牛种茶群众到湄潭、凤冈等地取经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拓宽发展眼界,激发创新发展思维,探索建立符合平原肉牛养殖发展实际的“代养+寄养”模式,成功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牛”速度。(王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