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一杆秤称出文明诚信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最先苏醒的地方,也是一座城市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它不仅是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及居民文明素养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大龙开发区严格按照全市“四整治”“四提升”工作要求,将农贸市场整治提升纳入开发区“四”共“八”整治重要内容,整合优质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查补短板弱项,让“烟火气”里散发“文明味”。
大龙农贸市场。
走进大龙农贸市场,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面被漆黑透亮的沥青取代,两侧人行道地砖被修复翻新,流动商贩有序排列在道路两侧,车辆整齐地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区域,形形色色的商铺坐落在干净整洁的通道两侧,各式各样的商品被整齐摆放在白线以内……市场内人流涌动,叫卖声、询价声、砍价声不绝于耳。
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流动摊位、蔬菜区、肉类区、水产干货区等标识牌,把整个集中售卖区划分成8区域,而不远处的白色墙壁上则清楚醒目地张贴着“公平称”提示语,提示语正下方的平台上则放着一台电子秤。
“我每天都要来这里买菜,有了这个公平秤,买东西完全不担心商家搞‘小动作’。要是发现缺斤短两的话,马上去旁边的监察办公室或者打举报电话联系管理人员现场解决。”家住大龙卫生院旁的洪栋苗称量刚买的猪肉时说,看到公平秤显示的重量跟商贩称量的一致后,笑呵呵的就离开了。
执法人员规范市场秩序。
“我有事忙着忙着就忘记带秤,用别人的秤自己不放心,生怕称量有出入,影响生意。现在好了,有了公平秤,自己随时都可以用,方便又放心。”一旁卖肉的老板微笑着说,“公平秤的设置,是对我们这些商贩经营行为的一种监督,也是提醒我们要做一个守诚信、讲公平的人。”
“满身花纹影如蛇,空闲日子墙上爬,千斤万斤肩上过,一五一十不虚夸。”——秤,作为一种人们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称量器具,常见的木杆秤主要由秤提、秤杆、金属秤锤、秤钩、秤盘组成,是天平的延伸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是商圣范蠡为了公平交易而发明的计量工具,经过2000多年的创新改良,就有了木杆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等种类多样的秤。小小的一杆秤,称的是物品的斤两,量的却是经营者的商务诚信,它不仅展现了农耕文化与商贸文化的丰富内涵,还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类文明中公平的象征。
查看公平秤使用情况。
“‘公平称’其实是一语双关,‘秤’和‘称’是谐音,意思是公平秤能让人们称得出公平。队里设置公平秤的初衷是,对有意在秤上动‘小心思’的商贩形成威慑,预防少斤短两的情况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市场里的商贩诚信经营。当顾客与商贩在份量上产生分歧时,公平秤就能‘一秤定乾坤’,有效解决市场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大龙城建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李成欢介绍时说,“我们每天开市时摆放,收市时收存,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定,确保顾客和商贩自行称重、就地复称时运行稳定、计量精准、数据可靠。下步,我们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内商贩的电子秤进行一一检定和核对,切实解决秤称量不准、复秤难等问题,督促商贩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努力给广大顾客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
开发区航拍一角。
“文明秤”虽小,却能称量出市场文明。下步,开发区将把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全力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安全文明的市场环境。(田美)
责任编辑:曾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