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德江茶园村返乡大学生增收有“猕”码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德江县

创业+创新,德江茶园村返乡大学生增收有“猕”码

2024-09-24 16:50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九月的傩乡,一派丰收景象。走进德江县联和贵长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猕猴桃园,一颗颗猕猴桃密密麻麻地挂在藤枝上,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村民们提着果箱,穿梭于果树之间,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每年都在基地务工,从剪枝、施肥、授粉到采摘,现在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村民李茂珍看着满山的猕猴桃,不由发出笑声。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新农人”不断涌现,他们运用所学所知的现代科技知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带领群众持续增收。

2017年,德江县合兴镇茶园村大学生田波从西安工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在外闯荡了不到一年,就拥有了启动资金,决定并邀请本村的田红军、田红强兄弟俩一起返乡发展产业,带领家乡的村民们一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农业生产,靠天赏饭。除了天时外,还要有地利,更重要的是要有技术。从田波口中得知,在他们的老家茶园村,山坡上遍地都是野生的猕猴桃,这说明茶园村的土地对于发展猕猴桃来说,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因此,对于刚毕业不久的他来说,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发展什么产业。

其实,早在2016年,也就是田波读大三时,他们就前往修文参观、学习过猕猴桃种植技术,对于当地的贵长猕猴桃品种很是认可。“有了理论,就要加以实践。”这是在猕猴桃基地里,田波介绍发展猕猴桃的经历时所说。

后来,经过现场勘测,茶园村这片撂荒的土地多为沙土,而耐旱性较强的贵长猕猴桃在沙土中会得到更好的生长,这更加坚定了他们发展猕猴桃的决心。2017底,在茶园村村“两委”的助力下,利用村集体经济创立德江县联和贵长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田红强、田红军负责前往贵阳修文购买猕猴桃苗,并流转120多亩撂荒土地正式开启了猕猴桃的种植之路。

从修文引进苗种后,如何更好地发展,让这“水果之王”“维C之冠”不再是人们的奢侈水果,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果盘子”,田波结合当地地理气候和所学专业知识,下了不少工夫。

也许是理论知识充足,再加之本就是大山里成长的孩子,对于田波而言,种植猕猴桃似乎不是难事,仅一年时间,贵长猕猴桃成功挂果,让他们激动万分,更是为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树立起了信心。

2024年,茶园村的贵长猕猴桃如期迎来花期,基地又忙碌了起来。由于购买的猕猴桃苗为雌苗,在种植期间,每隔一段距离,他们就会将山上的野生猕猴桃移栽过来,进行授粉后才能保证猕猴桃挂果。

但这还不够,猕猴桃一开花,仅靠自然授粉猕猴桃的产量并不是很高,因此这也是基地里最忙的时节。村民杨茂珍介绍,基地里有40余人在进行人工授粉,就是将山上野生猕猴桃的花粉摘下来与种植的猕猴桃花粉进行授粉,要足足忙一周,而且必须在这一周之内完成,不然错过了授粉期,会影响到猕猴桃的产量。

“这是我们这几年在管护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前两年就吃过没有进行人工授粉的亏,产量一直提不起来。”基地负责人田红强说,仿野生种植而出的猕猴桃不仅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更是因为自然生长,使得后期的管理成本降低了很多。

相较于其他猕猴桃,贵长猕猴桃体型较长,但口感极佳。当前,茶园村的猕猴桃正值成熟采摘的季节,因仿野生种植而出,“猕”甜的味道,“桃”到了不少顾客的欢心,更是圈粉无数。

“现在产量起来了,今年预计产量在8万斤左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了3万多斤。”田波说,“大概在11月底就没有了,我们就要开始下一步的剪枝、施肥,在冬至那段时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编辑:徐霜

二审:邓兵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