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德江桶井乡:小小食用菌撑起增收“幸福伞”
冬至寒霜,走进德江县桶井乡同心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上长满了肥硕鲜嫩的香菇和黑木耳,工人们忙着把一朵朵小香菇采摘到竹筐后连忙送进烘烤车间,待另外一批工人剪掉菇脚、除去杂物后,送入烘烤房。
“最忙时早上7点就得到。”在烘烤车间里,72岁的社区居民申碧娥老人拿着剪刀,一朵接着一朵地把菇脚和杂物去掉,她告诉笔者,每筐鲜菇有40斤左右,最多时一天能剪14筐,年龄大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生活还是可以的。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市场。培育菌种、种植、采摘、烘烤,整个过程都有村民参与,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自2017年以来,当地每年至少有30多人长期在基地务工,用工最多时能达两三百人,年劳务支出达80万元,在解决同心社区及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有效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我们基地主打的是香菇和黑木耳,采摘时间一般从年前的十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加上其他种植、管护环节累计带动就业上万人次。”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进勇介绍,这段时间正是香菇采摘高峰期,每天可采鲜菇4000斤左右,其中本地市场可消化400斤左右,剩下的烘干后统一打包,销往湖南、广东等省外市场。
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自然条件优势,以“基层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并在培育和种植环节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了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让小小食用菌撑起了群众持续增收的“幸福伞”。
编辑:徐霜
二审:肖玲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