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合兴镇:党建引领产业旺 坝区红薯富农家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德江县

德江合兴镇:党建引领产业旺 坝区红薯富农家

2025-10-15 15:29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秋日的阳光洒在德江县合兴镇鸟坪村的坝区上,100余亩连片的红薯地里,翠绿的藤蔓向四周延展,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作物的清新气息。走进田间,此起彼伏的锄头挖地声、竹筐碰撞声与村民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一幅热闹的丰收图景在眼前铺展开来。

微信图片_2025-10-15_152825_280

“一二三,起!”72岁的彭和英大娘弯着腰,双手紧握锄头柄,用力将土里的红薯刨出。紫红色的红薯带着湿润的泥土,滚落在田垄上,大小均匀、饱满厚实。她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脸上却满是笑意:“你看这红薯,长得多好!我们挖一袋大概有八十斤,一袋算七块钱工资,我和老张一天每人能挖15袋,算下来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块哩!”

彭和英口中的“老张”,是同村74岁的张昭旺大叔。此刻,他正蹲在地上,熟练地将刚挖出的红薯分拣、装袋,动作麻利得不输年轻人。“以前这片地种稻谷、玉米怕天干,一年辛苦挣不了几个钱,还白费劲。现在好了,把土地流转出去能拿租金,闲了来地里挖红薯还能挣工资,两项加起来,比在外打工的娃娃还省心!”张大叔一边说着,一边将装满红薯的袋子摞整齐,等待车辆来装运。    

微信图片_2025-10-15_152833_268

不远处,一辆蓝色的货车缓缓驶入坝区,种植大户周尤君正站在田埂上指挥工人装车。他身着深色外套,裤脚沾着泥土,目光在田间与货车之间来回扫视,时不时上前叮嘱几句。“这批红薯品质好,甜度高、淀粉含量也足,是专门从贵阳乌当区引进的‘双高’品种。”周尤君笑着介绍,“目前红薯每斤市场价能卖到0.55元,按照每亩5000斤的产量算,这100余亩红薯毛收入能达到275000元。”

微信图片_2025-10-15_152842_095

说起与鸟坪村的缘分,周尤君直言离不开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去年我在周边考察种植基地,鸟坪村党支部书记旷光兵主动找到我,给我介绍村里的坝区条件、土地流转政策,还帮我协调水电、联系农户,解决了不少麻烦事。”周尤君说,正是村党支部的诚意与高效服务,让他下定决心把种植基地建在这里。

微信图片_2025-10-15_152849_794

“引进周老板的双高红薯种植项目,就是想通过党建引领,让土地‘活’起来,让群众‘富’起来。”鸟坪村党支部书记旷光兵蹲在田垄边,随手拿起一个红薯向笔者算了一笔明白账,“我们给农户的土地租金是每亩600元,再加上下种、采挖等人工成本,每斤红薯的成本大概是0.3元。按照现在的市场价,除去成本后,这一片红薯能让村里的群众净增收150000元。”    

微信图片_2025-10-15_152900_618

在鸟坪村的带动下,合兴镇的红薯种植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全镇15个村(社区)都种上了红薯,从选种、种植到采收、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到丰收季,各个村都像鸟坪村一样热闹,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夕阳西下,满载红薯的货车缓缓驶离鸟坪村坝区,留下田间忙碌的身影与阵阵欢声笑语。党建引领搭起致富桥,特色产业撑起钱袋子,在合兴镇,这一片片红火的红薯地,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编辑:徐霜

二审:申逸恺

三审:黄烨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