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三业”助力村强民富业安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碧江区

碧江“三业”助力村强民富业安

2021-01-14 10:59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各村(社区)实际,不断壮大特色种植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培育优势加工业,全面推进村级实体产业发展,激活乡村发展密码,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助力村强民富业安。

壮大特色种植业 激活乡村发展密码

该区以坝区为主阵地,聚焦主城区50万人口消费市场,大力发展以果蔬、油茶、食用菌为主的种植业,做优“白水贡米”和“珍珠花生”两大农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15个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激活农村改革动能,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在和平乡和平社区和平坝区,200多亩的柚子林迎来了丰收,枝头挂满金灿灿的柚子,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运。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大多数年轻人放弃种地外出打工,农田被闲置,发展动力不足,农民生活幸福感不强。”说起和平社区以前的发展状况,社区主任何定清皱起眉头。

该乡抢抓农村产业革命机遇,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精品水果、油茶、中药材等乡级主导产业,调整优化坝区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村级实体经济。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在坝区流转土地,领办产业项目,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

“本来我一直在外打工,但现在政府大力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发展水果产业,现在是柚子挂果的第二年,今年产量可达5万斤。”和平坝区兴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俊昌说。

在推动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该乡立足坝区建设,按照“坝区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坝区基础设施,规模化发展特色种植业,同步发展乡村旅游业,着力激活乡村发展密码。目前,和平坝区有经营主体8家,流转土地1166亩,涉及农户1157户4650人,2020年实现坝区亩均产值1.3万元以上,带动贫困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发展生态畜牧业 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该区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以“做大畜牧总量、做强畜牧产业”为目标,按照“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提效益”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家禽产业、乳畜产业,支持以铁骑力士、御诺乳业等龙头企业和本地养殖大户做大做强,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稳定可持续增收脱贫。

御诺乳业的奶山羊养殖基地位于桐木坪乡卜口村,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占地约100亩,可养殖5000只种羊,年产鲜羊奶3000吨。基地建成后,覆盖桐木坪乡145户建档立卡户,每年户均分红3000余元,解决了卜口村6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周边群众还根据奶山羊对牧草的需求,与基地达成协议,种植牧草供应,实现共赢。

桐木坪乡棉花坪村整合资金4.6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蛙池33个,投放蛙苗280万尾,大力发展特色养蛙产业。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运作模式,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年总分红2万余元。

瓦屋乡丁家溪村立足良好生态资源,整合600多万元资金,建成7000余平方米的梅花鹿基地,从东北引进350余头梅花鹿,按照“村社合一”发展模式,成立梅花鹿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梅花鹿养殖项目。目前,梅花鹿养殖基地存栏母鹿140余头,公鹿110余头,全年能产鹿茸500多斤,产值达120余万元,为全村124户贫困户累计分红31万元,有效提高群众的收入。

培育优势加工业 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十三五时期,碧江区承接区内外易地扶贫搬迁55872人。围绕“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目标,从就业上破题,根据搬迁群众不同类别就业需求,通过场地免租、创业无息贷款和以工代训等补贴方式,鼓励碧江区高新区企业、区内集体经济企业在社区开设分厂和扶贫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来到碧江区正光街道打角冲安置点华恒藤制品厂扶贫车间,笔者看到20余名工人正在编织藤椅。

“扶贫车间的成立,该区政府不仅从资金上进行补助,还从厂房提供、配套机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华恒藤制品厂扶贫车间负责人介绍道。

为拓宽搬迁群众就业面,正光街道在社区通过新办扶贫车间、成立劳务公司等形式,引进“黔灵女家政”公司、汇铜服饰、景阳服饰、华恒藤编、手工刺绣等10余个扶贫工厂入驻社区,大力发展服装加工、藤制品加工、工艺品加工等产业,开发弹性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社区扶贫车间已累计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肖东)

责任编辑:杨志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