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耀黔东——铜仁市驻村帮扶工作走笔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初心如炬耀黔东

——铜仁市驻村帮扶工作走笔

2021-04-29 16:28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也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矢志笃行,千秋伟业功已成!

如今,铜仁市10个贫困区县已全部出列,94.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9个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2名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的黔东大地焕然一新。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的背后,闪动着无数负重拼搏、砥砺前行的身影。广大驻村干部心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吃苦耐劳,真抓实干,不怕牺牲,在脱贫一线默默奉献着无悔青春和满腔热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先后选派驻村干部46188人,捧着时代给出的命题,他们主动请缨、义无反顾,把脚踩进泥土,把汗抛向田野,和贫困群众融为一体,争做时代答卷人。

他们来自不同战线,却怀着一样的初心,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他们的拼搏与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最具时代特征的攻克贫困堡垒的壮歌。

旗帜扛起来

——干部在一线冲锋,力量在一线凝聚

难!山大沟深,村情各异。

难!贫困之冰,积寒甚久。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

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决心,也就有了力大招实的过硬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选派四万多名干部进驻贫困乡镇和贫困村,成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尖兵”。

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中,驻村干部们住农舍、翻大山、越深沟,奔忙于一个个扶贫项目,投身于一项项富民产业,解决了一道道发展难题,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发起了总攻。

这些年,我们牢固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工作信条,突出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派4618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驻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这些年,我们全面推行驻村管理“四个划转”,将驻村帮扶干部党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管理关系、考核关系全面划转到帮扶村或帮扶村所在乡镇(街道),让驻村干部们在脱贫一线真蹲实驻。

这些年,我们扣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链条”,采取“线上动态监管+线下交叉督查”方式,加强“两委一队三个人”管理,并创新出台《铜仁市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压紧压实结对帮扶干部责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效激发选派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铜仁出台了《铜仁市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的意见》等系列管理措施办法,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等方面强化正向激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实战练精兵,战场出将才。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提拔重用驻村干部1122人,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91人次。

铜仁行之有效的“练兵之法”,为全市打造出了一支凝聚力、战斗力俱佳的“攻坚铁军”,形成了一股股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一个个苦干、实干、会干、能干的党员干部扎进贫困乡村,在黔东大地奏响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干群携手奔小康的华美乐章!

事业干起来

——激情和热血,在脱贫一线挥洒

人间万事出艰辛。没有汗水流,哪来谷满仓?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驻村干部带着乡亲们“一个汗珠摔八瓣”干出来的。

沿河中界镇高峰村,高山环绕,放眼望去,满山都是乱石,全村耕地面积仅220亩,村民们一年忙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

2016年初,市生态移民局干部张鲁黔受组织选派,到高峰村任第一书记。几年间,张鲁黔与驻村工作队一起,积极主动争取江苏张家港善港村的帮助与支持,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跑项目、跑资金、谋发展,不断完善村基础配套设施,发展壮大集体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把高峰建成了脱贫致富示范村。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张鲁黔的协调努力下,一批民生项目顺利实施,自来水进了村、柏油路修到百姓家门口、农技培训搬到了田间地头……一件件民生实事暖透了全村百姓的心窝。

张鲁黔在高峰村的奋斗只是我市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决战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铜仁有许许多多像张鲁黔一样的干部奔赴脱贫“战场”,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踏上了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伟大征程。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跑产业发展项目;他们不顾风吹雨打、不惧日晒雨淋,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夜以继日;他们的激情和热血,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

正因为有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才有一个个脱贫“捷报”频传:完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2万多公里,奠定了农村坚实的发展基础;近30万人搬出大山,实现了“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发展13个特色优势产业,唤醒了千年沉寂的农村土地……

但在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有的“战士”却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

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大坪村第一书记文伟红在大坪村基地查看烤烟产业时,意外触电身亡。

碧江区交通运输局干部戴红蓉,在走访贫困户途中突然晕厥,经抢救无效身亡,年仅42岁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

红色黔东,这片洒下无数英烈鲜血的英雄土地,如今又矗立起一座座丰碑。他们虽倒在决战决胜的黎明时分,却把庄严承诺镌刻在百年梦想的征途之上。

日子好起来

——脱贫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好日子在哪里?在农家丰盛的餐桌上,在村寨亮堂的房屋中,在群众鼓起的腰包里,更在每个父老乡亲绽放的笑脸上。“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照耀新时代的黔东大地。

石阡县坪地场乡岩顶寨村,村如其名,是一个坐落在石山顶上的村寨。

“岩顶寨,田大丘,三年两不收,如有哪年得收了,狗都不吃麦溜溜。”全村很久便流传这样的话。细想下来,这话中有话,村里田土较多,如遇年成好,收成是可观的,前提是风调雨顺,否则三年两不收。

岩顶寨村人均耕地位居全县前列,却因村子位置太高,水直接从岩缝中溜走了。因为缺水,家家户户都是洗脸水拿来洗脚,洗完脚再拿来喂牛喂猪,一滴都舍不得浪费。

为帮助村民摆脱缺水困境,岩顶寨村驻村工作队抓住脱贫攻坚历史机遇,多次争取项目,多次召开村民会,为引水排除一切困难。2018年年底,总投资954.46万元的二级提灌工程建成投用,凯峡河的水抽到岩顶寨,之后输送到坪地场乡汪河片区8个村,覆盖8000多人。

岩顶寨等村寨乘新时代春风,家家户户喝上“小康水”。缺水问题解决后,村里的产业发展迎来新天地,村里发展了2000多亩苔茶产业,1000多头肉牛养殖,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山河依旧,换了人间。全市驻村干部铭记“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铜仁的千山万水、千家万户,才迎来了数千个“岩顶寨村”的山乡巨变——

佛顶山深处的贫苦人家,搬进了亮堂的新房子;太平河畔放牛的汉子,乐呵呵娶回了俏媳妇;家家门口拉通了硬化路,房前屋后栽满了“摇钱树”;孩子们走进了新学校,笑声、书声伴着歌声,飞上了天……一张张脱贫后的笑脸,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绽放,眼前的日子,就是这么甜!

他们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留下的,是硕果满园。

春华秋实满庭芳,栉风沐雨砥砺行。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如今,全市的驻村干部们继续奋战在农村一线,向着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迈进,必将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王安宏)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