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五地】绿色铜仁阔步前行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一区五地】绿色铜仁阔步前行

—— 铜仁奋力绘就“一区五地”蓝图

2021-08-16 10:31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为黔东之“门户”,享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美誉。

在数十年的峥嵘岁月里,440多万黔东儿女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黔东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时代。

201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为铜仁发展做出战略定位:“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这是贵州省委对铜仁提出的精准定位,也是贵州省委赋予铜仁的“时代使命”。

当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铜仁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会议大笔如椽绘就了“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的宏伟蓝图。

这份发展蓝图,深度契合了新发展理念,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定位的可行路径,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集体智慧,充分反映了全市440多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

点燃了思想力,势必引爆行动力。

这几年,事关发展全局的大规划、大机制、大平台,花落成实,瓜熟蒂落;我们按图索骥、集腋成裘,重大领域发展规划更加务实科学;我们连横合纵,广交朋友,搭船出海走向广阔舞台;我们争分夺秒、铆足干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省委书记谌贻琴赞誉铜仁开创了经济增速快、脱贫成效实、城乡变化大、发展后劲足、政治生态好的发展局面,是全省“十三五”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重拳出击治理污染,绿色发展高地行稳致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碧江区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传统产业占比降至54%,十大工业产业占工业总产值96.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6%。坚持铁腕治污,强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7%,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出台,连续四年发布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河长制、生态文明建设获省级考核优秀等次。绿色发展成为铜仁最鲜明的底色,绿色生态正成为铜仁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守正创新推进改革,内陆开放要地活力迸发。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县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100%,高频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零跑腿”事项从18项增加到643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以内,新增市场主体11.28万个,铜仁成为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坚持创新驱动,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发明专利10331件,综合科技进步指数由27%提高至58%;持续扩大开放,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高速出省通道增至6个,乌江500吨级船闸试航成功,铜仁海关设立运行。成功举办水博会、数博会铜仁分会、梵净山生态文明论坛、梵净山抹茶大会等重大活动,贵茶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平安警务云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等3项生态文明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铜仁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着眼全域发展旅游,文化旅游胜地熠熠生辉。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快速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建成4A级以上景区12个,江口云舍等4个村列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石阡“说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松桃苗绣纳入世界遗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生计项目,万山汞矿遗址进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看万山红遍》入选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剧目。铜仁成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全球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国际编号“215021”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美誉度、“打卡量”持续攀升。

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安居乐业福地日新月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管财力多么困难,始终做到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新增城镇就业23.74万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城镇化率从43%提升至52%。新建改扩建学校2062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铜仁职院成为省部共建高校、连续五年名列中国专科院校竞争力100强,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顺利建成,铜仁幼专获省级“双高校”建设单位。市二医完成复建并投用,三级以上医院数量排全省第1位,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35元/月、4312元/年,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420元提高至550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持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沿江步道、妇计中心等民生项目得到群众广泛点赞!

从严要求转变作风,风清气正净地持续巩固。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平安铜仁建设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行动全面胜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重大风险防范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铜仁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站在新起点,伴着铿锵的节奏高歌猛进。铜仁440多万各族儿女,将由此出发,再接再厉,凝聚起继往开来的磅礴力量,在全力打造“一区五地”征程中,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直挂云帆,长风万里,在云贵高原的东端,塑造出一个更加富裕和谐、魅力无穷的崭新铜仁。

用好用活绿色发展这张“牌”

“乌江水、波连波,荒草石头两岸坡,贫穷日子真难过……”

这首民谣出自乌江边上的德江县桶井乡,在那里,山与山之间说话只需大点声,见面却要一整天。

桶井乡地处乌江岸边,山高、坡陡、谷深,石漠化严重。历史上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日子大多捉襟见肘,自然环境恶劣,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2016年9月以来,桶井乡按照“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这一发展理念,坚持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投资数亿元着力打造农旅一体现代产业园,发展以脐橙、杨梅、映红桃、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让园区景区化逐步成型。

如今的桶井,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石旮旯变为了花果山,改变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千年死结,成为铜仁山地绿色经济的一面旗帜。

“华丽转身”的桶井之变,只是铜仁绿色崛起的缩影。优良的自然生态,是铜仁最秀美的风景,也是铜仁最宝贵的财富。但铜仁并没有沉醉于绿水青山中固步自封,而是以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打好生态牌,走稳绿色路,唱响富民戏,全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回望铜仁的绿色发展之路,成效令人振奋——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6%,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7%,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我们欣喜地看见,这些年,铜仁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绿色发展成为铜仁最鲜明的底色,绿色生态正成为铜仁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短 评

古语有言:“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近年来,全市按照省委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围绕“一区五地”奋斗目标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真正实现了从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即将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黔东门户”正在绿色发展的轨道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金彦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