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一模三动”做强三大主导产业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德江县“一模三动”做强三大主导产业

2021-09-09 11:11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德江县巧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发展肉牛、花椒和茶三大主导产业上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发展实现从党支部带动、合作社护航到农户有能力、有信心主动谋求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一模三动”发展格局,切实以产业驱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社联动 示范引领闯“牛路”

肉牛养殖示范户15户,养殖农户102户,存栏量1240余头,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达100余万元,这是平原镇坳田村如今肉牛产业的“成绩单”。

坳田村能有如此成绩的关键在于村党支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行“村社合一”养殖模式,利用村集体资产(圈舍等基础设施),村“两委”示范引领带动,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主导经营,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法定负责人,按照投资比例分红,不断培育壮大养牛产业链,在实践中总结出“坳田模式”。

“坳田模式”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肉牛产业的实践成果,已成功在多个村实践有成效。钱家乡平安村发展村级肉牛示范场1个,家庭牧场8个,肉牛养殖基本户26户,存栏量698头,种植养牛饲草400余亩;泉口镇天池社区存栏牛50头以上示范场2户,存栏11至50头家庭牧场15户,存栏牛3至10头基本户39户,存栏量700余头,种植牧草320余亩,人工培育放牧草场5000余亩…

如今,德江县扎实推进肉牛养殖“11513”工程,选择养殖肉牛的村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底,德江县共有养牛农户3.29万户,存栏肉牛13.42万头,出栏4.79万头,肉牛产值达8.6亿元。

合作带动 山里山外遍“椒香”

花椒需3至5年才能成树挂果采收,前期投入较大,普通农户不敢规模种植。于是,在政策支持下,德江县各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花椒产业。

村党支部引领,村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村党支部与合作社交叉任职,合作社在党支部团结带领下流转村民土地,协调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集中规模种植,依托合作社抱团发展,切实为村民减轻了起步负担,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有效带动村民投身花椒产业。

德江县红色培育党支部党员陈小珍看准时机,不仅带头种植花椒750余亩,还在稳坪镇、龙泉乡建立了花椒生产车间,创建“麻家妹”花椒油品牌,还向复兴镇、煎茶镇等乡镇30多个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购鲜花椒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的“麻家妹”花椒油被销往省内外,有效增加了花椒附加值,扩宽了花椒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6万余亩,发展4个万亩花椒产业园,今年全县花椒投产面积将达8万亩,预计产出干花椒4000吨,产值可达2.4亿元。

农户主动  家家户户谋“茶业”

2007年,省委、省政府将德江县列入全省39个重点茶产业发展县。平原镇上堰村用活“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踏上种茶致富的道路,建成市级白茶种植示范园区。

2008年上堰村村干部带头发展白茶产业,2013年上堰村种植的第一批白茶获得了丰收,每斤茶青售价高达300余元。在拿到实在收益、看到发展前景后,上堰村村民除入股合作社外,陆续把自家土地都种上了白茶,村里再没有荒废的土地,有的皆是望不尽的茶园、闻不腻的茶香。

如今,上堰村农户的收入大部分是由流转土地租金、在合作社茶园务工酬金、合作社分红及自家茶园收益组成。上堰村茶产业的兴旺发展,提供了农户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带动了周边各村发展茶产业。

目前,上堰村有白茶4000余亩,茶叶专业合作社9家,茶叶公司1家,90%以上农户都种上了白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9000余元。仅平原镇,已在上堰、河石、红旗、南坪等14个村(社区)种植白茶12600亩,形成一个亿元级绿色富民产业。(黄雅静)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