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运用“一二三”工作法,提升湿地生态效益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万山区

万山:运用“一二三”工作法,提升湿地生态效益

2021-11-16 09:37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万山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紧紧围绕“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工作总要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把加强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重要抓手,精准实施“一二三”工作法,促使湿地生态效益全面提升。

围绕一个目标,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该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标,全力维护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实施两项抓手,为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管理力度,该局积极谋划、全面布局,运用多项抓手,促使工作落地生效,一是以精细化管护为抓手,提升保护利用水平。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其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纳入生态红线管控。在确保常态化巡护的前提下,建立了巡护管护制度和管护员监督岗,实行轮流坐班,增设公益性岗位,聘请2名专职巡护员不定期巡护。结合河长制、林长制工作,组织开展锦江河流域生态保卫战,加强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等手段加快修复湿地生态,全面实施长

寿湖生态环境卫生整治,对公园内环境卫生实施“日清扫”,并定期开展湖面清漂作业。二是以互动式共建为抓手,打造优质湿地品质。树立社区共建工作理念,建立社区联防联建机制,以公园周边居民点为重点,创建与周边村居、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共管模式,拓宽共建通道,积极动员公园周边社区居民志愿参与互动,广泛促进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湿地公园管护和建设,更好地实现湿地公园持续协调高效发展。结合“绿盾行动”“六个严禁”等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开展协同式执法,集中多方力量,严厉打击破坏湿地、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污染环境等各类违法违规活动,有力遏制了破坏湿地生态行为,湿地公园生态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护。

突显三大成效。一是公园形象提优。通过多措并举实施,湿地公园内生态系统保护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和美化。目前,埋设湿地公园界碑2个,界桩70个,设置公园大门1座,旅游公厕1个,游客接待中心1处,管护站1个,完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场平建设,修建巡防步道300米,产业路5公里。公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湿地公园生态“颜值”尽显眼底。二是科普服务提质。坚持多点布局、就材施教,新建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室,打造湿地科普宣教基地,设立3个水质监测点和4个动植物监测点,更新规范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保护标牌及宣传栏37块,通过“进社区”、“进学校”以及“小手牵大手”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活动,不断提升湿地宣教的针对性和普及率,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三是社会效能提速。充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独特优势,依托“长寿文化”品牌,乡村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由于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离市区仅4公里的区位优势,“假日游”“周末游”“家门口旅游”成了当下主流,“农家乐”及水上游乐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应运而生,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也为当地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好的就业场所。截止目前,湿地公园范围内共开设农家乐餐馆20余家,每年增加群众收入8—10万元,在特色乡村旅游业带动下,湿地社会效能提速加快,湿地保护事业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剂”。(李美蓉)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