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破了我国的“锰困局” ——记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他们打破了我国的“锰困局” ——记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2021-11-24 22:55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通讯员 詹海燕

无锰不成钢。锰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矿种资源。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历时20年,成功地打破了我国锰矿找矿久攻不克的困局,在贵州找到4个世界超大锰矿床和一个特大型锰矿床,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有史以来巨大突破,重构了国家锰矿资源格局,为维护国家锰资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贵州锰矿资源储量位居亚洲第一,新发现的超大型锰矿床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20世纪50年代,松桃大塘坡发现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但随着黔东武陵山区地表矿发现殆尽,20世纪80年代以来,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到2000年,黔东地区几乎没有新的锰矿发现,主要锰矿服务年限已不足10年。

为突破锰矿寻找困局,该团队领衔人、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对武陵山区尤其是松桃大塘坡地区的锰矿进行潜心研究。他始终认为,华南武陵地区地底深处不可能没有锰矿。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博士期间,周琦从现代海底甲烷渗漏喷溢现象联想到大塘坡矿区那些无法解释的地质现象,比如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构造、渗漏管构造、软沉积变形纹理。他认为,这些正是6亿多年前含锰气液喷溢沉积留下的证据——大塘坡锰矿应是气液喷溢沉积的产物。随后在大塘坡锰矿区相继发现的3个含锰气液喷溢口,构成了1个喷溢口群,为他的这一原创理论找到了关键证据。

此后,利用锰矿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成矿理论建立的隐伏锰矿找矿预测模型,周琦团队攻克了找寻锰矿的多项技术难题,打破了我国锰矿找矿数十年来久攻不克的困局,深部隐伏锰矿成果喜讯频传。

同时,省地矿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同创新,组成产学研创新团队,在黔东地区开展锰矿成矿理论和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的研究。

随后8年间,该团队建立了锰矿气液喷溢沉积成矿模式和深部隐伏锰矿找矿技术体系,依托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转化平台,实现了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改变了我国锰矿勘查开发格局,建立了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松桃西溪堡——桃子坪两个隐伏锰矿找矿示范基地。

2010年,松桃普觉(西溪堡)超大型锰矿床发现,累计提交资源量2.05亿吨,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五的超大型锰矿床。

2010年,松桃道坨锰矿床发现,2014提交资源量1.42亿吨,为亚洲第二、世界第十的超大型锰矿床。

2014年,松桃高地锰矿床发现,2016年提交详查资源量1.61亿吨,2021年提交勘探资源量1.76亿吨……

同时,该团队还将南华纪新类型锰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到遵义二叠纪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并实现突破,新增锰矿资源量7700万吨。

“省地矿局党委非常重视,利用黔东锰矿勘查率先开展固体矿产数字勘查,实现了矿产勘查从普查到详查、勘探全过程数字化。”周琦介绍,在与中国地质大学的深入合作中,团队意识到勘查工作与大数据融合的重要性,相继研发出“锰矿勘查开发大数据管理系统”与“基于大数据的锰矿床智能预测系统”,最终形成一套固体矿产数字化勘查体系,成功实现矿产勘查无纸化流程,提高了勘查质量和效率。截至2020年,共提交锰矿资源储量7.37亿吨,维护了国家资源安全。

20年不懈努力,该团队形成了原创性的锰矿成矿理论,取得了实践检验的重大成果,还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团队领衔人周琦先后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周光召基金会地质科学奖。团队也荣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此外,团队9人分别获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等称号,并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和高级人才。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