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坚持党建引领残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力构建农村残疾人托养与照护服务体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江口县坚持党建引领残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力构建农村残疾人托养与照护服务体系

2021-12-31 14:30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江口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防止致贫返贫的重点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残建,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让广大残疾人充分享受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全县共建成村级残疾人集中托养点4个,集中托养重度残疾人68名。

高效化推动  汇聚集中托养合力

一是县级主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制定出台了《江口县村级(社区)级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照料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残工委主任)任副组长,乡镇(街道)和相关县直部门为成员的推进领导小组并建立推进机制,形成了坚强有力、快速高效的推进合力。

二是残联主抓。县残疾人联合会坚持把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主责主业予以推动,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在机构建设上纵到底,在服务内容上横到边,形成了服务形式多样化的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会同各乡镇(街道)、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加强对集中托养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加强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日常监督和安全管理。

三是镇村主办。镇村两级齐发力,把党建引领始终贯穿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村委齐抓共管,精准掌控村区残疾人托养需求和基础设施情况,为场地建设、托养管理、优质服务等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精细化管理  确保集中托养质量

一是抓好硬件建设,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将当地村级学校的闲置教室和宿舍进行改造,建成供养中心,借鉴社会养老机构的成熟管理模式,做到资源配套统一整合、硬件设施统一建设、规章制度统一标准、服务人员统一安排“四个统一”。将不足60人且相邻近的行政村,进行重度残疾人集中整合托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可容纳30-40名残疾人生活、康复的场所。配置护理保健室、活动室、康复训练室等配套设施,有效改善了入住残疾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二是抓实服务管理,采取乡镇统一管理。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残协轮班日常照护,入住成员互帮互助、互相照护,乡镇卫生院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的运行方式。协调文化部门、歌舞团、乡镇文化站、当地学校、村文艺自乐班等单位、团体,经常到大院开展互动娱乐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抓牢权益保障,充分保障残疾人权益。为入托人员购买基本医疗、养老保险以及人身意外险,并根据个人情况建立单独档案,防止突发情况。与本人或者监护人签订托养服务协议,明晰权责义务,全面保障残疾人权益。同时,将资金“打捆”使用,整合集体经济收益、农村低保、两项补贴、养老金,引导社会资金注入,为集中托养提供有力保障。

一体化运转  激发集中托养动力

一是坚持产业发展优先扶持。集中托养点实行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村(社区)集体经济+社会捐助运转模式,充分利用村级资源,大力发展生猪生态养殖、果蔬种植、生态垂钓等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开设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县为集中托养点残疾人提供生猪生态养殖岗位25个、果蔬种植岗位22个、生态垂钓看护管理岗位8个,让困难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增收,切实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全力争取公益优先支持。通过助残组织帮助、统筹整合使用村集体经济、社会捐赠资金,阳光家园计划、福彩公益金、护理补贴、政府性生活补助及救济救助等政策性资金,有效保障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照料和照护托养服务等经费,为托养点募集公益资金。积极推进“爱心超市”“亲情聊天室”“残疾人免费理发社”等集中供养点服务,既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热情、工作动力,又提供了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

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帮扶。由村支书带头,村“两委”24小时对集中托养点轮流值班,像亲人一样照看生活、指导基本劳动技能、疏导心理和帮助康复治疗,加强看护监管,防止走失,切实保障重度残疾人的人身安全。春耕灌溉、插秧收谷等农忙期间,全村在家党员、组长、代表等积极群众纷纷无偿为集中托养点投入劳动,为阳光幸福家园自给自足田园产出提供劳动保障。

创新化托养  凸显集中托养成效

一是大力提升人员素质。开设各类培训实训课,把技术开设到田间地头,村委会(社区)为托养人员每年开设2-3节扫盲培训学习课,通过现场示范教学,让托养人员学会基本生活、生产技能,并运用于生活生产中,更好的展现个人价值。通过建设集中托养服务点,以社会供养的方式解决重度残疾人生活起居、医疗照护问题,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家庭压力,破解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供养难题。

二是营造互帮互助氛围。通过集中食宿、培训、劳动方式,为托养人员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引导托养人员互相帮助、各尽其能,鼓励大家互帮互助,形成互助互爱、相互照顾的良好氛围和关系。

三是助力实现自身价值。结合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提供岗位,整合村公益岗位,并鼓励身体状况好、热爱劳动的老人,参与扫地、喂猪、看护、煮饭等劳动,按月为他们发放工资。通过帮助托养残疾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安排适合岗位,既达到适当劳动锻炼身体目的,又充分展现其个人价值,让残疾人“体面地就业,有尊严地生活”。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