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底线,如何守?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生态底线,如何守?

2022-02-09 10:20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微信图片_20220209102531_调整大小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乔啟明/摄

“十四五”时期,贵州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提升资源保护管理能力——

生态底线,如何守?

山地公园省,最美数贵州。

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国土面积92.5%的贵州,处处青山绿水、美景佳画。

境内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最多的省份。

有梵净山、茂兰两个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有黄果树大瀑布、草海湿地、加榜梯田、百里杜鹃、野生韭菜坪、乌蒙大草原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

贵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2.12%,生境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知生物物种24547种,动植物种数分别名列全国第3位和第4位,是野生动物的乐土、野生植物的天然基因库。

无论是美不胜收的风光绝景,还是数不胜数的动物植物,都是大自然赐予贵州最宝贵的礼物,更是维系人们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生态体系。

然而,贵州的生态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要守好生态底线,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始终全方位、多层次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要全力“防”!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确保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降到最低。

要重点“保”!做好森林资源保护、草原湿地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通过推进立法进程、提升护林队伍、研发推广科学保护技术等举措,促进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

要重拳“治”!持续推进“六个严禁”,加大林业行政和刑事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格督促各有关单位加快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林问题整改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让生命回归自然,让生产顺应自然,让生活融入自然······

生态贵州,生生不息!

微信图片_20220209102536_调整大小

生态护林员在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护林巡山。王纯亮/摄

保护林草资源

靠制度靠法规

2021年,全省森林督察违法项目数为3523起,比2020年的9044起减少5521起,全省森林资源案件大幅降低。

这样的一组数据,是贵州省全面实施林长制以来,最直观和显著的成效。

什么是林长制?

林长制,是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由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构建省市县乡村等各级林长体系,实行分区(片)负责,落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属地责任的制度。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继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之后,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大实践探索,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能形成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强大合力,释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同时,贵州也是首批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但也存在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问题,全面推行林长制势在必行。

2020年9月17日,我省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正式跻身全国率先全面实行林长制第一梯队省份行列。截至目前,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共设立五级林长50170人,其中省级林长20人、市(州)级林长166人、县(市、区、特区)级林长2050人、乡(镇)级林长13476人、村(社区)级林长34458人。

各级林长认真履职尽责。截至2021年底,各级林长巡林278235人次,其中省级林长巡林22人次,市级林长巡林199人次,县级林长巡林5793人次,乡级林长巡林50392人次,村级林长巡林221829人次。

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全省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初见成效,初步建立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树有人造的格局。各级林长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调解决了部分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迟缓、破坏林草生态环境查处问题缓慢、林草工程项目推进滞后、松材线虫部门防控、破坏森林频繁等林业生态问题,营造了全社会共同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保护林草资源,不仅要有顶层制度设计,更要靠法律法规来执行约束。

由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已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标志着我省成为国家《生物安全法》出台后,全国第一个出台林业有害生物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据了解,该《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分别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林业经营者、管理者的责任,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以及林业经营者、管理者组建的行业协会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贵州用法治手段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控制、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疫情起到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特别是对进一步做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防控工作、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下一步,贵州省还将加快推进林草地方立法,通过出台《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修订《贵州省森林条例》,完善《贵州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贵州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举措,形成较为完善的林草地方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护林、依法治林。

微信图片_20220209102541_调整大小

锦屏县组织学生学习森林防火知识。李必祥/摄

保护林草资源

靠科技靠人防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对森林来说,火灾的影响和破坏是毁灭性的。预防森林火灾,是林草部门始终不能松懈的责任。

贵阳,是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也是“大数据之城”。

为了守护好“林城”,贵阳市开始了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森林防火管理工作进入智慧模式。

在白云区都溪林场森防办公室内,一块大屏幕不停循环播放着“风景画”。画面被切成几块,中间一块大的,是一片林子;周边几块小的,也是树林。

这是贵阳市林火远程监控视频位于白云区的后端点,通过监控视频,可以将所有火情一网打尽。而像这样的视频端,贵阳有50多个,每个视频监控点的监控范围为3至5公里,平均一个监控点能覆盖约20平方公里,视频监控精度可以准确到米。

“除了山上的监控外,我们还接入国家林草局的卫星监控系统,一旦贵阳及周边出现热点,就发出火情预警;如果出现火情,则可以通过无人机的定点捕捉,及时跟进和发回实时信息。”贵阳市林业局局长吴德刚说,天上有卫星、山上有监控、空中有无人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就像装上了“千里眼”,任何火情都难逃法眼。

在构建监测体系基础上,贵阳市进一步建设了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拥有接警管理、灾情管理、专题数据、业务管理和接警提醒等功能。还开发建设了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森林防火接处警、灭火指导辅助决策、卡点管理、火灾档案管理、防火物资管理、防火案件管理、森林防火网络办公等业务。

基于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贵阳市的森林火灾发生率持续走低。2021年,贵阳市贵安新区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0023‰。

科学技术是提高森林防灭火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基于贵州山多林密、地形崎岖的现实情况,通过强化森林巡护,切实防止森林火灾发生,任务更为艰巨。

在平塘县,大国重器“中国天眼”FAST凝视着浩瀚的宇宙。在FAST的周边,山峦起伏、植被茂密,森林防火工作尤为重要,但基于种种原因,又不允许有任何的无人机或者电子防灭火的科技设备,一切只能依靠人来防备。

为抓好“中国天眼”核心区森林防火工作,平塘县制定印发《平塘县“大射电”核心区森林防火工作方案》《平塘县“3+1”“大射电”核心区森林防火联防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重点单位联防联动的责任,形成县级部门、镇、村巡护与台址防护的“3+1”联防联动机制,明确职责,把森林防火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实现群防群治。

平塘县增强了FAST周边护林员力量,在5公里核心区安排生态护林员85名、10公里中间区安排生态护林员501名、30公里宁静区安排生态护林员1684名,由各行政村统筹安排护林员巡护区域及值班管理,强化巡查力度,确保无死角,无断档。

此外,平塘县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底部开展杂草、枯树等可燃物清理,消除FAST内部火灾隐患;在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为核心1公里的边界范围除草割灌清理宽15米的防火带,筑牢FAST森林防火屏障,开展核心区公路沿线可燃物清理工作,组织人员对核心区内道路两旁20米范围内杂草、枯树进行清理,构建核心区内公路网+防火带的防火格局。

在层层责任落实、处处关卡防护、人人关心关注的格局下,“中国天眼”落成运行至今,核心区未发生火情,确保了大国重器的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209102547_调整大小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田茂昌/摄

保护林草资源

靠行动靠观念

黑叶猴,是一种通体黑色、两鬓到嘴角处有白色绒毛的可爱精灵,也是极度濒危的物种之一,201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

黑叶猴喜欢栖息在森林繁茂、灌木丛生、山势险峻、岩洞较多的石灰岩地区。因此,贵州成为了它们首选的家园。

过去,人们熟知,在贵州乌江岸边的沿河自治县有个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黑叶猴的聚集区。却不知道,随着贵州省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这些黑色的精灵,在贵州其他的地方也能愉快地生存、生活。在六盘水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从建立之初的8群73只已增加到目前的16群119只。

“这都得益于近几年的森林执法专项行动,大大地震慑了破坏森林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生态环境好了,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六盘水市林业局局长王永诚说。

为了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六盘水市根据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部门联动和执法衔接,强化与公安、市场监督、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六盘水海关等部门的协作力度,合力开展了“利剑行动”“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近3年来,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155起,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六盘水市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方面的工作,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和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推动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此外,六盘水市林业局还联合该市森林公安局,制定出台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举报奖励的通告》,以有奖举报的方式鼓励社会公众踊跃举报犯罪行为。2020年,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成功查处了野生动物刑事案件,涉案人员3人,缴获画眉等3种野生鸟类共计20余只,震慑效果明显。2021年,该市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安排部署花鸟市场执法检查2次,宣传活动3次,发放野生动植物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份,群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和法律知晓率进一步提高。

保护林草资源,要以雷霆行动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更要有春风化雨的观念宣传教育。

微信图片_20220209102552_调整大小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花。李贵云/摄 

“梵岳崔嵬天上开,乱峰飞翠拥蓬莱。”梵净山,是以保护黔金丝猴、珙桐、梵净山冷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要加强对梵净山的保护,也不能忽略当地民众的发展诉求,如何平衡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梵净山管理局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促进互利共赢。

“我们把世界自然遗产的一些公约内容,自觉地融入到村规民约中,还颁布了《梵净山保护条例》,通过宣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等方法,让广大群众和干部自觉地遵守梵净山一系列保护规定。”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尚空介绍。

在此基础上,梵净山建立了社区共管共建机制,按照乡镇设社区共管委员会、村设共管小组的方式,构建以周边3县10乡镇67个村原住民参与组成的大社区保护、协作式参与、网格化管理的联防联治体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大保护大管理格局。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召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设立贵州省生态日、湿地保护周等,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逐步增强,做到了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方春英)

责任编辑:金彦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