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稻花香里说丰年:从“纸上”落到“地上”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深度】稻花香里说丰年:从“纸上”落到“地上”

2024-03-24 13:13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如今这样的美丽画卷正在德江县合兴镇东元村变为现实,“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为当地农民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1

蔡念在察看水稻情况。

春暖花开,笔者在德江县东元村“稻蛙共生”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看到,十多名工人正在田间有序作业:有的在翻犁土地,有的在平整蛙池,有的浇洒石灰消毒……好一派繁忙景象。“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瘫痪卧床的丈夫……”谈到在基地务工收入情况时,村民李永秀面带笑容,为投资发展“稻蛙共生”生态种养产业的蔡念竖起了大拇指。

蔡念,德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2022年,当选为人大代表的他,决定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出种养结合新模式,让农民手中的“一亩三分地”实现多倍收益。

在外打拼闯出“诚信团队”致富路

1984年,蔡念出生在德江县合兴镇青龙岗村。2015年夏,他高考落榜后考虑减轻家庭的负担,放弃补习的机会,与其他同龄人一样,背景离乡,卷入了外出务工的潮流。

当年,蔡念是贵阳市一建筑工地的一名普通民工。他与工友们一起早出晚归,整天忙碌于工地与工棚之间,拿到的都是辛苦钱,日子还过得紧紧巴巴。后来,他逐渐发现工友们每月领到的工资抵不过劳务公司的上下差价。通过反复地分析,他决定与工友们联手成立“蔡家班建筑工程队”。

蔡念成了“蔡家班建筑工程队”里的领头人。

“当初,由于刚刚起步,社会公信力不够,同时信息资源不对称,工程队只能承接一些单价极低的劳务合同……”谈到在外打拼的日子,蔡念有倒不完的心酸。2016年底,承建的“思南新华乌江文化综合体”项目时,工友蔡忠秀在参加一次地下施工作业时,不慎受伤,业主方应付的进度款又未能按时兑现,工程队不仅要垫付大笔医疗费,还有数十名工人围着讨要工资。此时,万般无奈的他四处举债,甚至变卖掉自己跑工地的代步越野车,付清了工人工资,确保了工程队的正常运转。

“我也是一个农村娃,深感挣钱的不易,得想方设法付清工友们的工资……”谈到这一点,蔡念泪水在眼角打转。也是他一次又一次向工友们兑现承诺,“蔡家班建筑工程队”给业主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本人在工友中也树立了“排除万难敢作敢为”的好老板形象。

2

蔡念的“稻蛙共生”示范基地。

蔡念凭借为人的诚信度,带领“蔡家班建筑工程队”辗转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最终,把家乡的100余人招募到自己身边,与大家携手打拼,共同挣钱。其中,有不少是贫困户跟着“蔡家班建筑工程队”脱了贫、致了富。聋哑人徐天申是合兴镇鸟坪村村民,跟着蔡念在他的项目上负责搅拌作业,月工资在5500元以上,几年下来回家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那些跟着“蔡家班建筑工程队”与蔡念打拼的老乡挣到了钱,过上了好日子。

腰包有了积蓄,蔡念也从未忘记反哺家乡。2020年,他向村里170名老人捐赠了棉被、棉鞋、棉袜等共计2.6万余元的取暖物资,向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了矿泉水、方便面、压木炭等抗疫物资。去年10月,得知村里的杨飞在帮助邻居清理房屋周边泥土时,由于铲车突然刹车失灵侧翻,造成其后尿道断裂、膀胱破裂和骨盆多处骨折急需手术,家中父亲下肢残疾,失去劳动能力,两个小孩还在读书。他积极倡议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蔡杰、李勇等积极捐资3.5万元,让杨飞做了手术,解决杨家的燃眉之急。

谈到蔡念的事迹,杨飞总会感激不尽:“如果没有蔡念等好心人的关心,我的老命可能都难保啊……”

蔡念凭借他的真诚和善良,赢得群众的好评和信任。 

回乡创业蹚出“稻蛙共养”新模式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既然大家给了我这个光环,我就有责任为大家代好言、服好务……”谈到回乡创业的缘由时,蔡念充满了信心,道出了他的理由。

2022年7月,蔡念在参加合兴镇人大组织的代表视察活动中,参观了合兴镇大兴社区的“稻+蛙”生态种养产业,对此有了兴趣。他先后组织同村的蔡华、蔡连初等村民外出重庆、四川成都、印江等地考察,分析市场和当地水源、土地情况,觉得“稻+蛙”生态种养产业前景好,市场潜力大,决定投资发展“稻蛙共养”生态种养产业,并投入资金285万元,成立了贵州聚创园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当年,蔡念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以500元/亩的价格,流转邻村东元村的200亩稻田,发展“稻蛙共生”生态种养业。2022年9月,蔡念的养殖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建成稻蛙基地96亩,共投入黑斑蛙600余万尾。

“看似一个简单的养殖基地,其实要做到‘稻蛙共存’,学问还真不少……”谈到养殖技术时,蔡念体会很深。他说:“‘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殖就是贯彻生态绿色理念,利用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将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有机结合,以蛙除虫、以蛙肥田,使水稻种植更加生态绿色,达到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的目的。”

3

投放蛙苗。

为了保障稻蛙种养技术问题,通过镇政府“牵线搭桥”,蔡念与铜仁学院攀上了“亲戚”。由铜仁学院梁正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并派谭庆东等2位技术人员驻点指导,重点推广中草药与饲料混合喂养技术。

“推行中草药与食料进行混合喂养,主要是可增强黑斑蛙的体质,促进、保障黑斑蛙健康成长……”技术指导员谭庆东说。

村民李永秀的丈夫樊世权在八年前因身患脑溢血,抢救及时,捡回一条老命,从此瘫痪卧床,再没有站起过。瘫痪的丈夫成了家庭的负担,不仅每月要支付数百元的医药费,李永秀再不能外出务工挣钱。蔡念在驻村里投资发展“稻蛙共生”种养业后,李永秀把自家的1.5亩稻田流转给了基地,并成了基地里的产业工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像李永秀一样在基地务工的还有蔡连朝、樊永孝等8人成了基地的产业工人,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同时,还吸引附近的村民到基地打临工,全年仅支付劳务费就达30余万元。

“把土地流转给基地养蛙有租金收入,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钱,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比起自己耕种划算多了……”谈到在基地务工收入情况,村民樊永孝脸上堆满了笑容。

2023年,建成第一期稻蛙基地96亩,黑斑蛙产量达27万斤,产值达408万元;稻谷产量达2万多公斤,产值突破12万多元,所生产的大米市场价格14元/公斤,成为消费者的“抢手货”。

如今,蔡念的“稻蛙”基地已成为铜仁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稻蛙生态综合种养教学实践基地、省级”家庭农场“、德江县”稻+蛙“种养殖示范基地。 

履职尽责共绘生态种养新蓝图

今年,蔡念把干得风风火火的“蔡家班建筑工程队”托付给其他合伙人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家乡的“稻蛙”种养基地,在铜仁学院梁正其教授技术团队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打算带领更多群众走上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今年,在德江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蔡念在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发言时,提出了《关于推广“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的建议》引起了代表及列席会议人员的共鸣,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

蔡念(右)在现场查看蛙苗孵化情况。

目前,蔡念新投资扩建的60亩“稻蛙共生”种养基地已完成翻犁、平场、消毒工作,正在进行蛙苗孵化阶段。

近年来,因农业生产收入低、风险大,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撂荒多,如何盘活地方闲置资源,促进群众增收,走“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等模式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绿色生态发展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我要做大做强稻蛙产业,绘就健康生活,让更多人享受到绿色生态带来的健康……”蔡念脸带笑容地娓娓道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张运典)

 

编辑:谢芳

二审:王懿

三审: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